海棠應了下來,一頓飯吃得倒也平淡。飯后打發弘陽回阿哥所睡覺,海棠陪著康熙繞著太和殿轉了幾圈,消食后送他回去歇著,她自己騎馬帶著鹽寶經過神武門回王府。
杜富貴夸張地說“哎喲,前幾日街上連個活物都沒有,九門關閉了三四天,不許進出,這四九城差點斷頓,大家現在都學會了要在家里囤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啊”
海棠問“最近外面除披甲的多了,還有什么”
“沒,跟你說,您別不信,這大半個月來,四九城安靜的落根針就能聽到”
他小聲說“一開始有人舉報廢太子在咸安宮傳遞消息,捅破這事兒的是宗室爺們,二爺聯系的還是這宗室爺們,如今宗室都個個跟受驚了一樣,別說出門了,恨不得不和人來往對了,看奴才這腦子,把要緊事兒忘了,前些日子咱們大阿哥和弘暉阿哥去南苑,有人在弘暉阿哥的馬上動手腳,差點害了咱們大阿哥。”
“怎么回事”
杜富貴就開始講。
第二日一早天剛亮,海棠就開始處理堆積的折子,讓把一些重要的先送來。
第一份是“山西太原總兵金國正捐錢鑄造火器疏。”
山西本地沒有火炮,這位太原總兵幾次申請都沒有批復,于是他自愿拿出家資請鑄炮后分配給山西使用。
海棠想了想開始批復,洋洋灑灑幾千字,讓他年底進京詳議。同時把這件事記下來放入備忘錄,和草原上各個部落尋求火炮放在一起,打算中午和康熙一起談論這件事。
弘暉不在,董姑娘也不在,海棠只能讓人從翰林院里面給自己叫個寫字工整的人來記錄。
把這一份批復完,第二份是“湖南巡撫陳瑸請禁加耗疏”,海棠看完,這是名為請停止加耗,實際上是告張伯行。
海棠以為張伯行和噶禮互噴才是他的職業頂峰,沒想到此人頗有些斗遍同僚的豪情。
海棠放到一邊拿起第三份,這又是一篇手撕張伯行的折子,上面說張伯行“苛刻富民,如富民家堆積米粟,張伯行必勒行賤賣,否則治罪。此事雖窮民一時感激,卻非正道。亦祗為米價翔貴,欲自掩飾耳。地方多殷實之家、是最好事。彼家貲皆從貿易積聚、并非為官貪婪所致。何必刻剝之、以取悅窮民乎。”
這就是張伯行只讀孔孟,有一番愛民的心思,粗暴地均貧富,卻違背經濟規律。然而這些富人也
不都是好東西,一些地主連自己的族人都剝削,別說其他人了,說不是他們“貪婪所致”真是給他們臉上貼金。
海棠把這折子放到一邊。
下一張折子是兵部關于武舉選拔的事兒,這把名單都送來了,里面漢人很多,旗人很少。這也正常,旗人走仕途比漢人的路子更多,他們當差當得好,或者會鉆營,升遷很快。
海棠忙了一上午后和康熙一起吃飯,康熙問她“弘暉不在你身邊,是不是用人不順手”
海棠聽明白了,立即說“是啊今兒幾次叫了弘暉的名兒,這是習慣了。”
康熙就說“下午讓弘暉來當差吧,”跟一個太監說“把各家的人撤了,讓各家該干嘛干嘛吧。”
太監應了一聲出去傳令。
康熙沒提那幾個兒子,海棠也沒問,一起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