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合上善緣簿子,問方丈“本王不太懂,問出來方丈各位大和尚以及列位臣工都不要笑。是不是愿心大,香油銀子費得也多”
眾人沒笑,對海棠這種不懂是真的看出來了,這口氣和那些村頭的民婦沒有區別,這也不是謙虛,就是實話實說。
貴人也就如此了
滿場的人以為她就算是在朝廷上能縱橫捭闔,可是有些時候和愚夫愚婦們一樣。
和尚們雙手合什,方丈說出了一段佛家的故事,大意是佛祖跟前眾生平等,愿望無大小,只要虔誠就行。
海棠是真不懂,她在忙完家庭事業后,所有的精力用來學道家經典了。雖然三教是一家,除了儒家外,她對道家和佛家幾乎是一竅不通。不過這也有區別,道教典籍讓她裝起道士來沒什么壓力,只要不碰到學問精深的道士,她還能和人家胡扯幾句道家的內丹術。但是對佛家也僅限于了解有名的人物和有意思的故事上了。
和海棠不一樣,弘暉對佛家典籍極其精通,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家庭氛圍,他阿瑪很虔誠,他自小就接觸這些。哪怕是他因為嫡長子出身的天然優勢不需要對親爹太討好,該知道的也是要知道的,不能和阿瑪沒話聊,特別是皇室里面對佛教很尊崇,因此他熟讀典籍,他兄弟們和堂兄弟們也是熟讀典籍。
熟讀典籍后,他的感悟就一個佛家貪婪
貪錢,貪權。
什么六根清凈眾生平等,就跟“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一樣虛偽。
特別是雍正把時間擠出來,把一些和尚請進宮,他和和尚們談論經書,這是他的愛好,也沒鬧出什么亂子來,更像是一種學問上的交流,但是弘暉很怕,他怕雍正將來和這些人走得近了受到影響。
各種事情疊加在一起,他對佛家的好感直接清零,現在這讓姑媽布施更能理解為逼著給錢的行徑讓他更憎恨。
海棠可以不給這錢,但是外面的信眾太多了,眾目睽睽之下一毛不拔又太有話題度。鑒于皇室對佛家的拉攏,鑒于草原和藏地對佛們的虔誠,這錢不能不給
海棠說“我愿心大,愿意出三十萬兩,只求佛祖能實現愿望,想來佛祖慈悲,必然會答應本王。”
三十萬兩,這是一筆巨款啊一群和尚們同時宣揚了一聲佛號,聲音洪亮,在大殿上顯的及其莊嚴。
海棠對著佛像雙手合十,說道“正所謂善財難舍,佛祖以大慈悲保佑世間善男信女生者安全亡者超脫。然而塵世之人活得艱難,本王愿意為中原百姓和南方各地人口世世代代布施銀子共三十萬兩,自此以后,只有為亡者超脫,百姓才可自己布施。”
大殿上安靜得可怕。
海棠跟身后的官員說“誰愿意替本王罷了,這乃是本王和佛祖之間的約定,本王親自拈香下拜以完誓詞。”
她身邊的太監趕緊去取香,海棠恭敬地上香磕頭,隨后被太監扶著站了起來。
這時候官員們都回神,立即稱贊海棠為百姓著想。
海棠對身后王府的侍衛說“回京取三十萬兩銀子來,再傳信京城各衙門,把這事兒說了,日后各處寺院,除了為亡者祈福做法會,余者不收銀子了。收了就是不遵戒律,讓各處衙門查查他們的度牒別是什么假和尚冒充我佛弟子。”
和尚們都低下頭,雙手合十默默無語。
出了大殿,立即有隨行官員把這件事宣揚開來,有文采好的當場寫了文章,要求立即磨石刻碑立在這大殿前。
百姓們對長篇大論不理解,但是簡化成一句話“日后誰家有人去世要做法事超度的才付錢,別的不用給,王爺替咱們給過了。”
對于百姓來說,三十萬兩那是一處村子甚至一處鎮子上的百姓十八代人都掙不來的錢,這錢夠多了。但是對天下佛門來說,這不夠,遠遠不夠,這三十萬都不夠塞牙縫的。
大家一起出來,上了車,弘暉說“姑媽,您的愿心是不一般大的啊”
海棠說“治標不治本罷了。”
寺廟斂財的辦法又不止這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