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患匈奴被大將軍衛青打殘,內憂藩王不足為懼,也不必擔心不小心撞到游俠丟了性命,所以近日心情美的不止開門做生意的茶肆掌柜,還有所有無辜百姓。
掌柜的親自為小太子送來茶水,又有幾人推推搡搡嬉嬉笑笑進來。
伙計迎上去“幾位里邊請。”
炎炎夏日誰不想臨窗吹風喝茶呢。
幾人見離窗臺近的座位全滿了,可惜地搖搖頭“該早點過來。忘了今日休沐。”
頭戴玉冠,身著十兩黃金做一身的紗衣,休沐日有工夫出來,幾人顯然不是商賈。不到而立之年,又不記得休沐,也不可能是公卿官吏。那么極有可能是混吃等死的世家子弟。
公孫敬聲在太學的緣故認識的人多了,不記得長安有幾位這個年齡、形貌昳麗的男子。
幾人看起來性格極好,被伙計帶到最里面也沒說什么,坐下就點茶水點心。
長得好性子好的人誰不心生好感呢。即便成日無所事事,只要不害人就可以結交。公孫敬聲低聲問“韓子仁,他們是哪家公子”
韓子仁不想鄙視他們,但也無法尊敬。他神色淡淡地說“要茶水點心,兩人唯他馬首是瞻那人姓董。”想起什么,他慌忙轉向小太子。
小孩饒有興趣地問“他是董偃啊。難怪竇太主那么喜愛他。”
公孫敬聲好奇“你也知道他”
小太子看韓子仁。
韓子仁心虛,小太子之所以一聽到“董”就猜到董偃,是因為他和枇杷等人沒少碎嘴。
雖然韓子仁比吳琢等人穩重,可宮里的日子難捱,他不可能一天到晚看書下棋陪小太子踢球。有人進出皇宮的時候,難免忍不住嘴幾句。
館陶跟董偃無媒茍合的時候其夫陳午還活著。一旦有人上告,董偃輕則把牢底坐穿,重則斬首。館陶公主擔心這點就把長門園送給劉徹。
沒幾年陳午過世,館陶大長公主和董偃兩人不必偷偷摸摸,可始終名不正言不順。董偃乃一介布衣,少時家貧被賣給館陶公主,他算是館陶公主養大的。朝廷不可能同意公主下嫁這樣的人,有人就給董偃出主意,陛下同意這事就算過明路了。
此時館陶的女兒陳皇后已經被廢,移居長門園。姑侄一人并沒有因此事疏遠。劉徹從太后口中得知姑母病了就去探望。館陶趁機同劉徹一通哭訴,病愈后又要宴請劉徹,感謝帝王探望她。劉徹喜歡知情識趣的人,他本人也是,看出姑母這番唱念做打為的什么,就提出要見男主人董偃。
董偃貼心懂事,劉徹對他頗有好感,允許他出入皇宮。
東方朔身為天子身邊的郎官,董偃面圣很難避開他。東方朔風流不下流,他看上某個女子也不納妾,跟夫人和離后再明媒正娶。所以東方朔看不上一人。公主不是他能置喙的,東方朔直言進諫,帝王不該跟董偃往來。
東方朔也知道皇帝的性子,太后的話都不好使。他就想個損招,除了休沐日,皇帝去哪兒他跟到哪兒。東方朔不再勸諫,卻比他苦心勸說有用,沒幾次劉徹就被他煩的看見董偃就煩。
這事發生在小太子出生前后。
小太子會說話會跑,劉徹就不許董偃進宮。小太子可以領著他的八小只四處遛彎以后,劉徹再也沒有召見過董偃,端的怕無知幼兒聽見記住,日后有樣學樣。
宮里人見不到董偃,時常能看到前往宣室的館陶公主。韓子仁等人提到他們又碰到館陶公主了,自然而然聊到董偃。
韓子仁吞吞吐吐小聲說“殿下聽我們說過。”
公孫敬聲皺眉,他們怎么能跟小孩說“私通”這種事。
韓子仁解釋“說的時候不小心叫殿下聽見了。”
小太子注意到公孫敬聲剛才頻頻往那邊看“敬聲,還想跟他們玩兒嗎”
公孫敬聲搖頭,平時在太學他都不想理陛下的親外甥昭平君,“你怎知我想結交他們”
韓子仁“你什么都寫在臉上啊。公孫公子,不要怪我多嘴,您該學學如何喜怒不形于色。”
公孫敬聲想說什么,聽到“竇太主心情極好又召見你了”
酒肆熱熱鬧鬧,客人大口飲酒,高談闊論。茶肆正好相反。所以那日碰到游俠公孫敬聲才怕吵到別人。
因為茶肆里多是斯文人,董偃的友人聲音稍微高一點,小太子這邊就聽得一清一楚。大約意識到失態,董偃的友人以扇遮面,跟董偃竊竊私語。
小太子捂住嘴巴問“韓韓,他此話何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