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太多了。小太子心想。
隨衛青出征塞北的兵將不缺御寒的衣物,因為匈奴不缺皮毛。朔元五年一戰,匈奴右賢王倉皇而逃,漢軍得千萬頭牲畜。其實不止牲畜。輜重、牧民等等,右賢王什么都沒來得及帶走。
匈奴走到哪兒把家帶到哪兒,右賢王不得不拋下的東西自然都便宜了漢軍。
去年大戰雖然漢軍沒能俘獲太多牲畜,但近萬俘虜的行囊皆歸了漢軍。朝廷又不要針頭線腦零零散散的東西,大軍班師回朝,那些物品自然作為賞賜的一部分歸了兵將。
是以小太子從未想過他舅麾下的兵將。
可誰叫他是“衛公子”呢。
小太子笑而不答“那人是何來歷”
掌柜的“茶商。他們跟小人說,他們那里不叫花,叫樹,結的果如繭,繭中絲如細縷,名為白疊子。樹像木棉花樹。那邊跟長安不同,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語,有的地方叫古貝木。”
韓子仁替小太子說“我們不管它叫什么。公子只想知道是不是卻有其物。”
掌柜的點頭“他知道長安冬季漫長,擔心長安的春天比他們家鄉的冬天還冷,帶了幾件棉衣,里頭絮的就是白疊子。”
話音落下,進來幾個人。
掌柜的看過去,下意識起身,隨即想到衛公子更尊貴,遂又停下稟報“來了。”
掌柜的一直沒跟他們提找他們的人乃大將軍之子。三人注意到小太子周圍許多佩劍侍衛頓時知道他乃貴人。三人很是謙卑,小太子問什么,他們答什么。
小太子向幾人買“古貝木”,他們猶豫了東越天暖,常年不見雪,他們擔心樹挪死。
韓子仁問“東越王不許你們把棉樹賣到長安”
掌柜的聞言禁不住問“出關的時候還一個個查嗎隨便塞哪個茶箱中也帶出來了。”
“不是。”三人中當家做主的那位男子一見掌柜的幾人越說越沒邊,不再猶豫,“種應該種的活。”
小太子瞬間懂了“種不活也不怪你。我又不是陛下,匠人種不出荔枝就把人砍了。”
眾人齊刷刷看向他。
三位東越人因他小小年紀知道這事而感到意外。
韓子仁和禁衛們心說,小太子,陛下是您父親啊。
掌柜的壓低聲音“慎言”
韓子仁好奇“公子聽誰說的”他可以確定殿下身邊人沒說過陛下的不是。天家父子和睦,他們也不敢在小太子面前提天子殘暴的一面。
小太子“敬聲表兄。”
公孫敬聲大呼冤枉。他原意嘲諷那些匠人為了得到封賞什么都敢承諾。被砍也是因為欺君,咎由自取。當日小太子反駁,他們只是膽小。
朝中不少人敢直言進諫。汲黯好好活著,東方朔屢次沖撞陛下,反而得到重用令其去西北戍邊安民。匠人不知道汲黯,也該聽說過東方朔個混物。
掌柜的試探地問“公孫公子”
三位東越人禁不住問“哪位公孫公子”
公孫敖的侄子,公孫弘的孫子,還是公孫賀的兒子啊。
掌柜的“這位小公子姓衛。幾位也該有所耳聞,大將軍治家甚嚴。”才怪大將軍十有八九不知道他兒子在外干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