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孺愛嘮叨,不由自主地當著公孫敬聲的面說過幾次。公孫敬聲嫌家里人多,隨口說過一次出去住,衛孺一開始很生氣,后來一個人琢磨琢磨,錢給別人用不如花在兒子身上。她這才主動提出給兒子置辦一個小院。
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揚。
公孫敬聲“學功夫可以自保,讀書可以明智,學好算術以后好賺錢。太學博士教的都是我們用得著的。為了以后不被騙,辛苦一點又何妨”
“誰敢騙我們”昭平君此話頗自大,但他自己并沒有意識到。
公孫敬聲白他一眼,躺回去“據兒小的時候想養貓,身邊人給他一只狗說是貓。據兒還是太子呢。”
這件事劉徹處理的迅速,奴婢們心驚,不敢外傳,以至于隆慮公主只知道皇帝那日不快處死兩個人,卻不知道因為什么。
昭平君自然對此事一無所知。
聽到這話,昭平君指著公孫敬聲另一邊安安靜靜的小太子。
公孫敬聲下巴動一下。
昭平君躺好“竟然比我的奴仆還大膽。”
“有沒有可能你被騙了也不知道”
昭平君翻身對著他,眼神示意他解釋清楚。公孫敬聲翻身面朝小太子,不想跟他廢話。昭平君越發睡不著,翻來覆去一會,起身穿鞋回府。
如此過了半個月,邊關傳來消息,匈奴夜襲邊關。好在劉徹提前警告過邊關守將,無人敢疏忽大意。平民死了近百人,匈奴也折了幾十人,也沒能把邊關百姓剛剛收上來的糧食搶走。
劉徹收到急奏,仔細看幾遍,令人宣衛青。
奏章總得不足兩百字,一眼能看完。而衛青卻從中看出匈奴真真大不如前。
如果只是告訴他這個好消息,不至于才收到奏章就找召見他。
“陛下打算乘勝追擊”衛青問。
劉徹“去年動用了近十萬兵馬,明年再召集這么多兵馬,公孫弘敢一頭碰死在大殿上。”
去年首次出征的人,算上火頭軍運糧官不足六萬。考慮到連續作戰,劉徹又籌集幾萬人馬作預備補給。第二次出擊匈奴衛青帶上這些人馬,所以去年動了差不多十萬人,其中六成精兵。
去年上半年糧草像不要錢似的從四面八方匯到邊關,而糧草送過去,通糧自然得上奏。公孫弘身為丞相有些奏章會經他的手,他三天兩頭看到通糧的奏章,急的鼻子快冒火了。
“朕想叫去病試試。”
衛青“他沒有帶兵的經驗。”
“給他一萬騎兵。去病雖然比你首次領兵的時候小幾歲,但那時軍中沒有匈奴人,只有幾個幾年前去過匈奴部落的向導。你也是頭一次領兵深入草原。去病有經驗有向導,大漢兵將也不畏懼匈奴,匈奴又大不如前,朕相信他沒找到匈奴,也不至于跟李廣似的一個人回來。”
衛青明白他意已決“請陛下給去病挑幾個經驗豐富的校尉。”
劉徹笑了“李廣、公孫賀經驗豐富。出關后他們聽去病的,還是去病聽他們的他們獨自領兵的經驗不是無功而返,就是全軍覆沒,能給去病什么好的建議”
衛青無言以對。
行軍在外很傷身耗神,劉徹也怕衛青遇到敵人的冷箭,所以不敢可著他一個用。劉徹決定兵分幾路的時候就是想給其他將軍機會,然而不是迷路就是繞到匈奴前方損失慘重。
劉徹有時候也想不通,衛青有向導,他們也有向導。衛青麾下有匈奴人,他們麾下也有,為什么單單他們各種迷路呢。
別說大漢騎兵不多,就是全民皆兵他也不舍得這么糟蹋。
劉徹“去病一人領兵,麾下校尉就用去年跟去病一起迷路的那幾人。”
“陛下真信去病迷路了”衛青訝異。
劉徹反問“你不信有證據嗎”
衛青再次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