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為人低調,衛家也沒有仗勢欺人之輩,除了嫉妒衛青的一些世家子弟認為衛青出身卑微沒有資格比他們高貴,衛青有今日只是老天眷顧罷了。城中無人不敬仰大將軍。
討厭劉徹的百姓甚至不止一次私下里說過他幸運,娶個皇后得個大將軍,如今又多個冠軍侯。
皇帝那種混不吝的人怎配啊。
衛青的名字果然比天子有用,挨著爐子的幾人讓開,請“衛大公子”上前。
饒是昭平君很早就知道他舅在百姓中的名聲不好也沒有想過這般糟糕。昭平君捂住嘴巴低聲問公孫敬聲“不會我父親的名字也比舅舅好使吧”
公孫敬聲像看傻子似的瞥他一眼,他要不要聽聽自己都在說些什么。
昭平君尷尬的別過臉跟上太子表弟。
小太子再次把錢遞過去,賣餅的人雙手推拒,感激涕零地說“哪能要您的錢。沒有大將軍就沒有我們的今日。一個餅小人還請得起。”
“父親不許我吃白食。”小太子掃一眼其他人,“你可以問他們。”
小太子常在東市走動自然有很多人見過他,否則騎象那日他也沒有必要戴上跳儺的鬼面具。而這一眼當真被人認出來“衛大公子從不欠賬,買把山野板栗都一文不少。”
賣餅的人解釋“不是賒賬,小人請大公子。”
小太子笑得很是張揚“我要你請傳出去白白叫人笑話。”
聽起來像是嘲諷平民窮。倘若他給錢在后,真有幾分嘲諷之意。偏偏在前,眾人認為他故意這樣講。有人就勸賣餅的人收下。
餅是很大,一張三斤面,但面粗糙,甚至有少許麥麩,賣餅的人哪好賣十文一個,所以他要給小太子兩張餅。韓子仁接過去一張“公子才吃過飯出來的,嘗嘗味就行了。公子主要想知道邊關近況。想必你也清楚大將軍有幾年不曾出關。”
賣餅的人連連點頭,隨即回答日子雖清苦,好在無性命之憂。西北地廣人稀,這兩年試著養牲畜,若無意外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小太子頷首“犧牲的將士若能聽到這番話當很欣慰。”
一句話差點令賣餅的人紅了眼眶。
有人不合時宜地問“大公子,大將軍以后是不是不再帶兵”
“何出此言”小太子好奇民間近日又有什么新的流言。
“冠軍侯領兵也可以戰勝匈奴啊。冠軍侯也比大將軍年輕。”
小太子“你認為大將軍幾歲家父正值壯年。不能因為他一戰封侯成名過早你就以為他四十有五。”
從餅攤經過的女子停一下,轉向小太子“敢問大將軍年歲幾何”
小太子回頭,該女子看起來年方二八,當是聽著舅舅的故事長大的“家父今年三十二歲。我家同諸位一樣一年一歲算虛齡。”
妙齡女子確實聽著衛青的事跡長大的。她第一次從家人口中聽說衛夫人的弟弟首次出征就掀了匈奴祭天的
龍城,她感到不可思議。那時她還是個孩子。她一直以為衛青如今最少也有四十歲。
“竟然才三十二”有人驚呼。
小太子頷首。
“那軍中拜將那一年大將軍豈不比淮陰侯當上大將軍的時候還年少”有人問。
淮陰侯乃大漢江山的締造者之一。這話小太子不好接“淮陰侯生辰年月不詳,家父不一定比他年少。再說了,漢初一窮二白,家父若生在那時說不定只是淮陰侯手下一名小兵。”
問話之人并非故意挑撥“淮陰侯打的是秦兵,打的是項羽。大將軍打的可是匈奴。匈奴當年把高祖圍在白登山還是靠你姑丈陳掌先祖陳平獻計才解了白登之困。”
小太子“那時淮陰侯未能隨軍出征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