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子深以為然“孫兒也不惦記祖母的私藏。”
“哀家的東西不給你給誰啊。”竇太皇太后不喜劉徹,薨逝前留下懿旨她的私藏歸館陶大長公主。太后不一樣,她女兒多,個個有自己的小心思,太后不想把珍藏留給女兒,兒子又不缺,她早早決定把私藏留給唯一的孫兒。
小太子沒叫太后失望,“不計前嫌”幫助她外孫昭平君,得了好東西就孝敬她。如果只是珍品,太后不稀罕,她這輩子什么好東西沒見過。小太子送的東西可心啊。好比今日的胡麻餅,看起來牙齒松動的人咬不動,實則酥香不必費力咀嚼。
太后雖打定主意私產留給小太子,平日里也沒少賞賜別的親人。太后一聽平陽公主提到皇后近日為了長公主的事忙得顧不上同她閑敘,平陽公主走后太后就令宮人挑一箱她風華正茂時用的物品給長孫女送去。
小太子毫不猶豫地拒絕“孫兒有。祖母的東西留祖母用。”
太子乃儲君,日后天下都是他的,太后相信孫兒說的是真話。正因如此太后越發想把私藏留給他。
太后笑笑沒有回答孫兒,遞給他一個餅,叫他再吃一個。
未央宮雖說緊鄰長樂宮,而未央宮中的太子宮離長樂宮中的長信殿甚遠。小太子擔心酥脆的餅顛碎了,不敢叫馬車走太快,以至于走了一炷香。一炷香足矣令小太子來之前吃的餅消化一些,小太子可以再吃一兩塊,不想她不快便接過去道一聲謝。
太后好笑“傻孩子,餅是你的。”
“孝敬祖母的就是祖母的。”小太子認真說。
太后心里越發熨帖。小太子走后,太后喝著湯同身邊人感慨“據兒是個好孩子啊。”
宮女恭維“因為是您的孫兒啊。”
太后搖搖頭“哀家哪有這等福氣。你瞧瞧哀家的那些外孫,不是體弱多病,就是胡作非為,”說起來就煩,“哀家都不屑說他們。”
“昭平君很好啊。”
太后“那也是據兒的功勞。說起他,衛家最不懂事的敬聲都比他懂事。哀家是說以前的公孫敬聲。雖說那時他被公孫家慣的有些無法無天,可那孩子好歹知道學文識字。昭兒至今會不會寫他自己的名”
“您夸張了。”
太后又搖搖頭“會寫也寫不好。還有,金俗家的子仲,沒少仗著哀家和皇帝的勢橫行霸道都以為哀家年邁,又不出去,就像聾子瞎子。孩子懂不懂事還用四處打聽,看看他的面相儀態也看出來了。”
幾名心腹宮女很是意外,顯然沒有想到她什么都清楚。
太后甚少數落女兒。無論哪個女兒來探望她,包括她入宮前生的女兒金俗,她都能忍住不埋怨,高高興興的宛如一個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的糊涂老太太。
太后“金俗還希望皇帝給她兒子一官半職。幸好劉徹還沒老糊涂。”
“這事您也知道”東宮掌事宮女驚呼。
太后點頭“皇帝說
的。年前皇帝過來疑惑金俗家的子仲大了,也不知道忙什么呢。那時好奇嗎他身為皇帝什么事用得著問哀家。哀家回他,你管他忙什么。從那以后他還提過嗎”
“陛下想知道您會不會管您不管他就不管,您關心他,陛下就給他安排個閑差”
太后“皇帝宮里都不養閑人,朝中還養閑臣哀家要叫他多關心關心金俗一家,皇帝準告訴哀家他自作主張認回來的外甥不像他,比昭兒還不懂事。”停頓一下,她笑了,“皇帝倒是比以前長進。要是十年前,他得怒氣騰騰地進來就同哀家抱怨金俗不知足,已封她為修成君,錢物沒少賞,竟然還叫她不成器的兒子入朝為官。”
掌事宮女好奇“興許陛下隨口一問呢”
“昭兒一到休沐就找據兒,他不關心這個外甥,操心那個沒見過幾次的外甥”太后笑笑,“前幾日金俗帶她兒子進宮叫哀家看看,二十多歲的人有什么好看的又不像據兒一天一個樣。一兩個月不見就長高了。半年不見小臉就長開了。”
掌事宮女想想那日情形,修成君確實話里有話,神情好像有些小心翼翼,像是擔心惹怒太后。
合著她心虛啊。
“叫殿下出面呢”
太后“他跟昭兒不一樣,昭兒早幾年還是個半大小子,跟什么人學什么人。叫他到據兒身邊只會帶壞據兒。據兒要叫他做什么,他得反過來嫌據兒年幼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