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子夫皺眉“你買這么多酒做什么”
“不是買的。”
衛子夫仔細一看,酒壇上光禿禿的,連個“酒”字也沒有,“自己釀的。”
“母后和父皇一樣都喜歡先入為主。”小太子扯開酒壇,令大宮女去庖廚找些菜或炊餅,再拿一副碗勺。
衛子夫坐下“油”
小太子點點頭,見母后這么不確定,頓時知道父皇一個字沒提“母后,父皇近日來過嗎”
“來過一次。”衛子夫向來聰慧,“陛下何時知道的”
小太子眼珠一轉,開始拱火“昭表兄成親前幾日。”
衛子夫算算時間“難怪他那幾日心情極好,甚至有心思關心我忙不忙,你有沒有來找過我。果然他每次反常都有事。無一次例外。”說著一頓,“你還敢問”
“母后有所不知。這油是博望苑的匠人用胡麻餅上的胡麻做的。一日只得幾壇。孩兒本想先給父皇四壇,再給母后四壇。父皇非要十壇。孩兒只能先緊著他。”小太子一臉無奈。
衛子夫不疑有他“陛下怎么還跟以前一樣。”
“誰知道呢。不如您改日問問父皇。”
衛子夫打量一番兒子,小太子一臉坦然。衛子夫心想,難道是我想多了。據兒只是隨口一說。
“母后嘗嘗”小太子接過宮女遞來的碗勺,隨即告訴當香料用,不能燉肉燉菜。
衛子夫用餅蘸一點胡麻油,又往滾燙的開水沖的蛋湯里頭加幾滴,禁不住贊同“確實適合做湯。”摸摸兒子的毛腦袋,“我兒聰慧過人啊。”
“這可不是兒子的功勞。跟西北人學的。”小太子見她喜歡,“母后慢慢用。孩兒還得去東宮,先行告退”
衛子夫拉著他起來“這次
是不是也有你二舅的”
小太子點頭“您就別管姨母和三舅和小舅了。留您和阿姊用吧。用完了告訴孩兒,孩兒宮里還有。”
“山珍海味也不能日日用。這么多夠母后用的。”衛子夫有空就看著兒子上車才進去,今日也一樣。
秋風涼,小太子上車就擺手叫她回去。
衛子夫笑著點點頭,帶著宮女進殿。
大宮女在其身后恭維“殿下越發懂事了。隆慮公主說得沒錯,小孩長大了”
衛子夫抬手制止“你怎么也信她真像她說的那樣,她該很懂事,能把唯一的兒子教成端方的君子才是。可昭兒這幾年越發知道干些正經事是她的功勞”
大宮女頓時不敢言。
韓蓮子忙著收拾胡麻油,聽到動靜疾步出來“皇后消消氣。小孩長大自己就懂事了還要父母老師做什么太傅難道只教殿下學文識字”
太傅石慶確實只教小太子讀書識字。再說了,一天兩炷香,上午學文下午學算術,石慶就算有心也沒法教他別的。
石慶曾試著向陛下提過是不是再給小太子加一炷香,太子殿下縱然聰慧,也不可能上來就懂倫理道德。
劉徹一想到石慶數馬就頭疼,哪敢叫他教兒子為人處世。劉徹直言他抽空教太子。
石慶自然不敢同他搶,此事便不了了之。
話說回來,小太子帶著胡麻油到東宮,太后嘗過之后又忍不住摟著他夸,又想賞他一些好東西,比如象牙雕件,南方送來的珊瑚。
小太子宮里這些東西快擺不下了,連聲拒絕“祖母,父皇要知道孫兒用幾斤油換走您幾箱寶物又得訓孫兒。”
“我們不告訴他。”
小太子搖頭“父皇時常去孫兒的太子宮,他一看就知道。除非孫兒不用。”
太后思索片刻“改日祖母叫人給你挑一些尋常又用得著的。”
“孫兒多謝祖母。祖母,孫兒想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