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苑有牛有羊有很多牲畜不假。可也正是因為牲畜多養的糙。豬圈臟,像如今天熱了,花草茂盛,豬多是吃野草野花野菜。博望苑最多也就養十二頭豬,可供殿下一個月殺一頭。這些豬一個人也忙得過來。豬圈干凈,豬不吃屎喝尿,吃菜葉子爛果子,喝刷鍋水,熱了趕河里
洗得干干凈凈。說句毫不夸張的話,鄉野小民都不一定有殿下的豬干凈。這樣的豬肉能不香嗎aaardquo
周建德搖頭aaadquo也不該差這么多。aaardquo
aaadquo確實不止這些。殿下的豬還是小豬崽的時候就閹割過。aaardquo石慶是個老實人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不擅含沙射影,但也不好明說,給他個眼神叫他自己意會。
周建德想想宮里有不少沒有胡須的男子,他恍然大悟。
“既然閹割后的豬肉鮮嫩,陛下為何不昭告天下”
石慶心說,這人怎么比他還不知道用腦子。
用竹子或楮樹皮做紙,就算沒做成,也不過損失幾把石灰,費點時間。瘦豬肉便宜,但可以熬油的肥豬肉貴。小豬崽可比石灰貴多了,尋常人家不敢嘗試,東西市自然沒有多少美味的豬肉。
石慶同周建德大概解釋一遍,末了道“陛下把造紙的法子公布出去,誰愛做誰做。無論楮樹還是竹子都不用花錢買。他若令平民劁豬,萬一豬死了,他們怨誰”
肯定沒法怨豬。也沒人舍得怪自己。那么這樣一來只能怪陛下。
周建德懂了。
周家在長安城北有很大一片地,周建德就令在此伺候土地的奴仆們養幾頭豬。
其他有地且聞到豬肉香味的官員也學他一樣令奴仆買豬。
連著幾家買十多頭小豬崽,引起行內人注意。劁豬也不是自家獨有的秘方,賣豬仔的人找買豬仔的人打聽,買豬仔的奴仆自然沒理由藏著掖著。再說了,他們家也不指望靠豬賺錢。買那么多頭蓋因府里人多,一次得殺一頭。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這個上雖然只是公卿世家,黎民百姓也忍不住爭相效仿。此事沒過多久,一些劁豬出欄,食肆要不了那么多豬,養諸人賣給屠夫,世家公卿以及有錢的商賈之家吃到味美的豬肉,腥臭的豬肉連著幾日無人問津,不敢冒險的人也不得不學著劁豬。
等到七月底初秋時節,長安轄地內的豬幾乎都是劁豬。
這期間還發生一件大事,五月底關東發水。
關東地廣人稀好躲避,無人淹死。由于很多人選擇種水稻,雨停了水退去水稻還活著,甚至還可以把被水沖走的水稻撿回來補種,損失不甚嚴重。又因去年水稻大豐收,家家戶戶都有些存糧,遼東太守都沒請朝廷支援,僅僅是上奏此事。
劉徹看到奏章禁不住跟春望感慨,“以前據兒提議在關東試試水稻,朕還覺著他胡扯。”
春望接道“應當試試。不試試怎么知道行還是不行。陛下起初令大將軍為將的時候不也是這樣想的嗎”
劉徹笑著頷首。
批完奏章劉徹去太子宮找兒子,高興地揉揉兒子的臉,驚得小太子還以為伊稚斜單于死了呢。
小太子當時也是這樣問的。劉徹回到宣室殿就給邊關去信,打聽打聽單于王死了沒。
七月底,邊關送來消息,伊稚斜單于命硬。
劉徹決定明年令霍去病探探匈奴的底。大漢這幾年休
養生息,匈奴一定也是。匈奴號稱百萬之眾。前些年俘虜和斬首的匈奴人加一塊也沒有八十萬。
匈奴全民皆兵,任由幾十萬匈奴繁衍下去,年后又得成為朝廷心頭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