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子笑著提醒“四五十歲”
張騫同劉徹說過烏孫國王乃冒頓單于養大的。冒頓死了六十年了。就算他死的時候烏孫國王年僅十歲,如今也得有七十歲。
劉徹揉揉額角“朕這個腦子。”
“父皇怎么看”
劉徹下意識想說出口,忽然想到兒子常常與他意見相左“據兒,父皇先問的你。不如我們同時寫下來”
小太子點頭。
宦官準備筆墨紙硯。
片刻,父子二人交換彼此寫下的看法。劉徹看到紙上只有三個字,很是意外。小太子展開紙也很意外,蓋因他跟老父親寫的得一模一樣不值得
人道七十古來稀。何況烏孫國王如今得有七十五六歲了。雖說朝廷歷來和親都是用宗室女,可宗室女也是漢人。朝廷確實希望“遠交近攻”。可宗室女嫁過去還沒學會匈奴語,烏孫國王就蹬腿了,和親還有什么意義。
和親可不是把人嫁過去就行了,還得為公主配護衛以及到烏孫生活的財物。尋常人家嫁女還希望女兒過得好或有個依靠,更不用說國與國之間結盟。
劉徹慶幸烏孫第二批使者來之前他就給三女兒和張安世賜婚了。前幾日又封張安世為石邑侯。
“朕令九卿之一的宗正仔細查過,宗親當中也沒有適齡女子。和親一事可能得過幾年。”劉徹問兒子,“這個說辭如何”
小太子點頭“可以是可以。不過父皇這樣說的話,他們肯定能猜到父皇不想同烏孫和親。”
以前無論哪次和親都沒用過皇室公主,甚至皇家近親。這一點在匈奴部落長大的烏孫國王一定也知道。
“烏孫國王這么大歲數結不結親都一樣。”劉徹決定了。
小太子“父皇,宣張騫吧。”
“有事”
“問問他烏孫國王身體如何。”
劉徹不信他能長命百歲,可萬一呢。劉徹給春望使個眼色,春望出去挑個非閹人宦官出宮宣張騫。
張騫住得遠,天家父子用過午飯他才到。小太子習慣飯后歇一會就午睡,張騫到的時候他正好犯困。小太子托著下巴聽張騫說烏孫國王身體很好,雖然年過七十,然精神矍鑠。
劉徹拍拍兒子的后腦勺。小太子清醒過來“烏孫國太子年歲幾何”
張騫脫口道“太子已逝”
劉徹收回去的手僵住,隨即父子二人相視一眼。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跟生活方式和語言無關。太子不在,國君年邁,烏孫國內不可能鐵板一塊。劉徹又問“烏孫國王沒有再立太子”
張騫“好像沒有。”
“好像”劉徹眉頭微蹙,對這個答案很是不滿。
張騫點頭“恕臣無能。”
小太子“不怪你。烏孫不了解大漢,這幾年我們又打的匈奴毫無招架之力,他們自然不敢同你說真話。你有沒有見到太子的兒子”
張騫仔細想想“太子好像有后。”
小太子又問“太子有兄弟嗎”
張騫“有的,看起來身體很好,對國王也很是尊敬。”
小太子嗤笑一聲“有心思著書的淮南王都想稱帝,孤不信狼種烏孫王子甘心跪拜他的侄子。孤也不信太孫愿意俯首稱臣。父皇,您信嗎”
劉徹搖頭“張騫,這幾日照顧好烏孫使者,務必令其盡興。”
張騫走后小太子搖搖晃晃起來。劉徹嚇得拉住他,“干什么呢”
小太子打個哈欠。
劉徹看不下去“看把你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