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只有那么多官職,寒門子弟上來,世家子弟自然只能在家混吃等死。
太子往兩側看看,沒有郎官也沒有侍中,只有黃門和小黃門。
劉徹無語“知道你一貫口無遮攔,朕令他們不必伺候。想說什么直說便是。”
“父皇煉鐵冶金需要能工巧匠,改進造紙技術也需要能工巧匠,打造兵器也需要是不是”太子問。
劉徹拿起朱筆繼續批閱奏章。
太子按住他的手臂“說說說,我說孩兒記得父皇以前曾下旨征召過天下賢良方正以及有才能的人。那次多是儒生,擅辭賦。父皇這次可以加上匠人以及擅騎射之人。”
“上林苑用不了那么多人。”
太子“您不必騙我,我知道如今很多地方都有煉鐵的高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您完全可以根據匠人籍貫就近安置。”朝外面看去,“宮中侍衛也該換了。您沒見過泰山的巍峨,沒有登上華山之巔,時間久了便會認為名山大川都跟秦嶺一樣。你認為李陵善騎射,有沒有可能只是您身邊善騎射的人少了”
劉徹拿起奏章朝他腦袋上一下“教訓起老子來了”
“你就說是不是”
劉徹瞪他“朕還沒老糊涂”
“我知道朝廷每年都會在隴西、天水等地選良家子,民間稱其為六郡騎士。可那都是多少年前的老黃歷了父皇自己算算這些年廢除了多少封國大漢之大何指六郡長江以南人矮,黃河兩岸人高大,可河北也不是人人高大,南越也不是人人矮小。南方多山,他們不擅長騎馬,可大漢邊患也不止匈奴。您之前不是令人在什么地方練水兵南方多雨水,靠海靠河而生,水兵多用南方人何須辛苦訓練”
劉徹打量他“誰說太子不關心朝政這不是挺關心的嗎。”
“您不要顧左右而言他。”太子瞪他。
劉徹伸手擼一把兒子的腦袋。
“我都十六歲了”太子氣得拍案。
劉徹斂起笑容“你也說大漢不止六郡。這些人到了長安如何安置”
“一股腦兒涌入長安父皇傻”太子把余下的話咽回去,“匠人這個時節選拔。騎射功夫八月比試。三月到八月文章辭賦隨時可以送往驛站,由驛站送往長安。”
劉徹“你替朕看”
“也可以。”太子點頭,“上午看文章,下午跟太傅讀書”
劉徹反問“你說呢”
“孩兒才十六,書還是要讀的。”
劉徹勉強滿意“朕沒空考校什么匠人,看什么騎射比拼。”
“孩兒愿替父效勞”
劉徹“那就這么定了。”兒子應的干脆,以至于他總有種不好的預感,“你不會到那時嫌累撂挑子不不干了吧”
太子殿下一話不說,同他擊掌。
劉徹轉向春望“回頭告訴百官,明日高門殿廷議。”
“父皇不愧是大漢英主”
劉徹瞥他一眼aaadquo你的這些迷魂湯還是省省吧。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父皇,三年選一次如何”太子試探地問。
劉徹嘲諷“你是真會順桿爬啊。你哪是太子,猴兒還差不多。”
“寒門子弟沒有別的出路,唯有文和武。朝廷三年選一次,有點錢的人家都會叫兒子學文習武甚至送去匠人家當學徒。一百個人中難出一個校尉,可要有萬人可選,父皇還用得著擔心朝中無將可用朝廷一時選出很多人才,世家子弟還敢混吃等死,四處惹事生非”
在宮里當宦官的人就算不是閹人也是商人之子。世家看不起貧民,更鄙視商人。太子問左右“你們覺著此舉如何”
小黃門和黃門下意識看天子。
劉徹“朕恕你們無罪”
研磨的小黃門道“此舉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