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很多。至少我家沒有這么多書。”
男子有人指著一排論語“相同的書多。”
果然有些人沒能出人頭地不是因為他運氣不好無人招攬,也不是沒趕上朝廷征召天下賢士的好時機。太子踱步過去,抽走一本論語。劉徹笑著問那名男子,“我也想看論語的話,是不是得等明日”
那男子想反駁,到嘴邊無言以對。
在他身后的男子道“您這個年齡還要看論語”
劉徹語塞。
太子見狀想笑“這書樓是為你們這些人開的我怎么記得書樓還沒修好就聽人說,老弱婦孺皆可進來看書”說完把書放回去,“要做事,先做人。人都做不好,還指望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走了。”劉徹給兒子使個眼色,率先下樓。
那名男子被他說得腦袋發蒙,伸手拉住太子,太子本能反手別過他的手臂,折扇抵住他的脖頸。一切發生得太快,其他人只覺著眼前一花,同伴就被人按在書架上。
幾人下意識伸手,太子扭頭橫一眼他們,幾人嚇得停下。
太子后退,折扇一轉,左手到右手。幾人以為他又想動手,不由得后退。太子把玩著手里的折扇“看到這把折扇是不是覺著我這人有病冬天打扇子。可曾想過它不止是一把扇子,還有可能是防身的兵器。逛書樓總不能手持寶劍,或者帶著個隨從吧。”掃一眼其他人,“人貴在自知之明,而不是學富五車。”說完迤迤然下樓。
被太子按住的男子傷了自尊,又不敢跟上去,一臉嫌棄地低聲怒道“他以為他是誰”
太子先碰見的幾人走過來“倘若那把折扇真是用來防身的,那位公子一定出身名門。就他通身的氣派,父兄長輩應該有人在朝為官,還是朝廷重臣。”
被太子數落的幾人中一人點頭“那少年跟那位中年男子應當是父子,二人長得很像。看那位先生的衣著和氣度應該是公卿之一。”
此言一出,二樓所有人都不禁懊惱。
其中有一人經常抱怨他沒能早出生二十年,沒能趕上陛下不看出身用人的好時候。否則他就算沒有大將軍的運氣,沒有司馬相如的文采,沒有主父偃的膽識,也可以跟東方朔一樣外任太守。
以前他也不止一次抱怨世家門檻高,出身鄉野的他想上門當個門客,世家名門都不要。明明就在天子腳下,他卻從來沒有見過公卿。就算自己寫了一篇好文章,也不知道該遞給誰。
聽聞這些話,那人沉吟片刻,對同伴道“我去問問。”快速跑下樓,然而樓外只有一些來看熱鬧的老弱婦孺。
男子鼓足勇氣,轉向坐在柜臺后面看書的人“老先生,打擾您片刻。”
主父偃放下書“何事”
“請問剛才來的那對父子去哪兒了”
主父偃“找他們何事”
“那位年少的公子幾句話就令我等茅塞頓開。我們想,想知道那位公子家在何處
。也好改日登門拜訪。”
主父偃雖不了解太子,但他聽說過“衛大公子”,也知道太后有幾個侄孫,也知道他們叫什么名字。所以他也知道“王孫”就是太子。除了他誰敢冒充太后侄孫,王家人還不敢出來揭穿他。
“王孫”去喝茶都不介意幫人遞自薦。太子倘若當真看中此子,就算不好留下“王孫”之名,也會同他交代一二。然而太子下來什么也沒說,直接上車隨天子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