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抱怨“又有急奏”也是以為他躲去甘泉宮了還不得清閑。
“匈奴活膩了”劉徹到宣室就問。
邊關使者震驚。
劉徹的臉色驟變,伸手拿過奏章又是一驚,原來是兩份,頭一份是西羌反,第二份是匈奴侵入五原殺死太守。
劉徹立刻令黃門宣大將軍和大司馬。緊接著就忍不住罵“太子那張嘴,好的不靈壞的靈”
春望不禁問“匈奴不知道我們最不缺能征善戰的將軍”
“太子當日怎么說的單于王震懾匈奴部眾。急奏上說匈奴同西羌結交,單于王以為西羌有幾十萬人,我朝不敢用兵。”劉徹冷笑,“西羌那些人朕都不需要去病領兵。”
韓說等人還在回來的路上,劉徹希望霍去病明年春出兵匈奴,過幾天的比武還得他盯上,就令李息和邊將徐自為為將。
當日下午,劉徹下詔天下令平時為民戰時為兵的平民前往邊關集合。長安這邊劉徹又抽掉許多精兵令李息帶過去。一時間籌集不到那么多糧草,劉徹先用國庫的糧,目的就是速戰速決。
等太子得知此事長安精兵已經出發了。
太子見著老父親就忍不住說“西羌人可能做夢也想不到他們還沒打掃好戰場朝廷大軍就到了。”
朝廷又是舉辦春試,又是準備秋比,給平民一條出路,還修書樓,劉徹也沒主動出兵,是以他今年名聲極好。劉徹下旨征兵無人抱怨,等長安這邊精兵到邊關,各地民兵也抵達邊關。有騎馬的,有騎驢的,也有駕牛車的。看起來松散不像去打仗,反而像秋游。但這些人都隨衛青和霍去病上個戰場。
李息沒少隨衛青出征,經驗豐富,一日就整頓好了。
兵貴神速,長安這邊武比才開始邊關就傳來捷報。劉徹給遼東送信,關東稅收可以用糧抵。等關東大米一到京師,劉徹就令人送到朝廷在東西市開的鋪子里賣。
關東米比江南米貴兩成,起初無論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都認為天子打仗窮瘋了。
掌柜的見無人問津也不著急,令人舂幾斤米,架一口大鍋在鋪子外蒸米。那日不巧衛少兒叫幾個弟妹和外甥媳婦出去閑逛,聞到米香一人買五百斤。反正天冷了,稻谷不會生蟲。
衛少兒喜歡出來閑逛,東西市不少人認識她。有認識她的人說“她們都是托。以前這鋪子賣銀制的首飾就是她最先戴的。”
衛少兒充耳不聞,令伙計直接送到府上,管家自會給錢。她們繼續逛。有人見狀就說“好像不是陛下的托。這米確實很香。”
有人叫掌柜的拿開鍋蓋讓他們瞧瞧。掌柜的也想,但宮里的廚子說了,香味出來不等于熟了。掌柜的耐心等一盞茶的時間,好些人忍不住離開,掌柜的掀鍋蓋。陽光下的米粒晶瑩剔透,吸滿水的米粒飽滿,看起來十分誘人。掌柜的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碗勺,一人舀一勺,令眾人嘗嘗。
囊中羞澀的人舔著嘴角發誓好好賺錢,買兩斤給家人嘗嘗。不缺錢的人直接買。錢多的人也學衛少兒買幾百斤。
落葉紛紛,步入十月,關東送來的米賣光了。大農令用這個錢買高粱、大豆以及小麥送往邊關。西羌被鎮壓下去徐自為就留在那邊興筑長城。
修長城雖然苦,邊關百姓也很支持。有了長城匈奴無法長驅直入,也做不到想來來想走走。
這一年幾場打仗損失不少人,武比條件比原定的放寬一些,只擅長刀或劍,或只是
箭法精準或騎術精湛之人都被收入軍中。
許多只能靠打獵為生的人可以到京郊大營當差,月月有俸祿,仿佛一步登天,這讓很多平民看到希望。一時間去書樓花園玩的小孩都拿著木劍比劃。
冠軍侯的馬車從旁邊過,小孩子不知里頭是赫赫有名的冠軍侯,拿著劍大吼“現在打不過你,我以后一定可以像冠軍侯一樣神勇。”
霍去病撩開車簾,一個四五歲大的小童說完這句話累得小臉通紅。冠軍侯哭笑不得,臉上隱隱冒熱氣,沖外面喊“大將軍更了不得”
幾個小孩回頭,馬車拐進皇宮。
大一點的孩子說“那里頭坐的一定是大將軍。”
“不是,大將軍五六十歲了。他不老,我猜一定是大將軍的兒子。”
張湯口中的茶險些噴書上,沖外面喊“誰說他五六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