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宮,嬴政正在宴請眾博士。
首席博士周青臣剛站起來吹捧嬴政一統天下、驅逐匈奴的功績,淳于越便起身潑冷水,同時大聲斥責郡縣制。
“分封制為祖宗之禮,禮不可廢”
周青臣被淳于越罵做奸臣,不悅地反駁道“諸侯并立的局面剛剛結束,博士已經忘了諸侯們是怎么來得嗎”
“商、周禮施行分封制才延續千年,乃是正統”淳于越為儒家在朝堂上的領袖,看到領袖受到質疑,其他儒家博士也開始激烈反駁。
“陛下乃開天辟地第一位皇帝,施行開天辟地第一個新制度有何不可”
淳于越“周王室分封子弟、貴族、功臣輔助王室,若是不分封,若是出現田氏代齊的情況怎么辦”
你來我往的駁斥聲中,位于上首的嬴政面色越來越沉。
原本他大宴群臣是心情不錯才有的舉動,沒想到淳于越這時突如其來的斥責上諫,讓嬴政什么心情都沒有了。
李斯察言觀色,見到嬴政不悅地表情,心里蓄意已久的念頭頓時通達。
他知道,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
“陛下,臣請求,焚百家之書,以統一思想”
未央宮,劉徹正在因為馬邑之圍的失敗大發雷霆。
元光二年,飽受匈奴之害的劉徹發誓拒絕和親,要通過戰爭一血白登之圍的恥辱。
盡管朝臣大多數反對,御史大夫韓安國以高祖白登之圍的失敗來拒絕出兵,王恢以戰國時期燕國和趙國抵抗匈奴來爭辯。
韓安國不知,白登之圍在劉徹看來,正是需要雪恥的黑歷史,越提越想出兵。
在一番唇槍舌戰后,劉徹選擇采納了王恢誘敵深入的計謀,任命王恢、李廣、公孫賀等將軍,前往馬邑來一場誘敵殲滅戰。
起初,軍臣單于貪圖馬邑城的大批財物,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前來。
可惜,誘敵的商人演技不夠,軍臣單于很快發現大批的牛羊卻沒有牧羊人,后又抓捕漢雁門尉史審問,立刻審訊出來漢人的計謀,當即給尉史加封為天王,立即撤軍。
而等王恢得到匈奴撤軍的消息時,一切已經遲了。
漢軍出動三十萬精兵,一路上消耗大量的糧草輜重,最終卻無功而返。
馬邑之圍的失敗后,這次朝會上,劉徹心情沉郁。
戰敗的壓力,糧草消耗國庫空虛的負擔,讓劉徹既不甘又憤怒。
屢屢爭鋒后,劉徹選擇了讓王恢背黑鍋。
他看著負荊請罪的王恢,再看著朝臣們對戰敗的后果爭論不休,冷酷地宣布了王恢的未來命運
“王恢臨陣脫逃,來人,將王恢下獄”
太極宮,李世民剛通過玄武門之變上位,李淵不情不愿當上了太上皇,父子倆關系微妙,朝廷中原屬于李淵的一派與原屬于秦王的一派同樣關系微妙。
再加上還有曾經的太子舊臣,李世民這位新皇做得壓力極大,看著眾臣言不由衷的吹捧與冷眼旁觀的冷漠,明顯對新上司還在試探觀察期,李世民有些心累。
內憂還未解決,外患又起。
突厥的頡利可汗趁虛而入,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