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怎么能處理朝政之事”
秦朝貴族官員一片喧嘩。
嬴政沉思。
天幕既然說了古羅馬是一個強大的國家,那就說明它的體制同樣強大,這種元老院,是否也有可取之處
漢朝時期,君臣同樣震撼。
劉徹“不知道什么平民有資格進入元老院難道也是察舉制”
不對。
如果由貴族推舉,就失去了用平民制約貴族的意義。
羨慕,削世家貴族削的丞相都殺好幾任了,不知道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寒門子弟也是有才華的,看外邦就在任用平民。”唐朝時期,李世民對關隴世家做大暗中不滿,一直想要提拔寒門子弟制衡世家,聽到這話仿佛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古羅馬軍團,相當的強悍,最重要的是,它具有強大的侵略性
共和時期,古羅馬凡是1760歲的公民,都需要服兵役
當時的羅馬軍隊,戰爭時期奔赴疆場,戰后解甲歸田,史書稱之為“寓兵于農”的公民兵制,與華夏的屯田制度相似
“屯田”蒙毅咀嚼著這兩個字,“寓兵于農是說士兵平時務農嗎這樣也可以”
嬴政坐在上位,手指輕輕敲擊著案幾,思考著。
秦朝這時以征兵制和謫兵制并行,以謫兵制為主。
全民皆兵不是說說而已,秦滅六國時期,大秦幾乎所有人都被征集到軍中為兵。
一統六國后,多數戰士自當解甲歸田。但很快又因防守西北邊和鎮壓東南邊而需要大量集結兵力。
蒙恬現在駐守邊疆抵御匈奴,所帶領的三十萬大軍,就是謫兵制征集的。
一直到漢武帝時期,為了打匈奴,為了給將士后勤保證,漢武帝命令大量的士兵和農民就地屯田,屯田制度也正是在這時被正式確定下來。
公元前2世紀末,著名軍事家馬略實行改革,改公民制位募兵制,產生了職業軍
公元前29年,奧古斯都創建羅馬帝國,職業軍成為了常備軍,有了新的名字,“軍團”
古羅馬軍團由三個戰列組成
第一列是青年兵,也稱為“槍兵”
第二列是壯年兵,也稱為“主力兵”,是軍團核心
第三列是老年兵,也是后備兵
公元前4世紀以前,古羅馬大概4個這樣的軍團,每個軍團約有5000名左右的重裝步兵和一定的輕裝步兵,還會配置騎兵
“才五千,四個軍團也不過兩萬。”嬴政完全不以為意。
他發兵滅楚國時就是命令王翦率軍六十萬大軍,中央禁衛軍有五萬,南北邊防兵計八十萬人,其中西、北邊兵三十萬,南方戍守部隊五十萬。
在幾乎全民皆兵的大秦,戰車騎兵步兵水兵十分全面,能騎兵壓制草原匈奴,也能水兵攻打南越,這樣的軍團還不放在眼里。
劉徹同樣不是很看重。
西漢時期的軍隊總數也無確切統計,據推算,大致也在八十萬至一百萬人之間。
他甚至還很疑惑“這么點兵力,怎么打下的那么大的帝國”
天幕可是放出地圖了,那塊區域面積并不小,而且從時間上計算,羅馬帝國的國祚時間相當長
劉徹絕不承認他酸死了
古羅馬軍團最出名的,便是嚴峻的軍紀
在戰場上以及軍營里,統帥和長官的命令高于一切,下級對上級必須絕對服從,稍有違反軍紀,便會收到鞭撻等懲罰,甚至會直接處死
舉個例子古羅馬執政官曼利烏斯的兒子,在拉丁戰爭時,因為違反統帥的禁令,在偵察中同敵軍指揮官單獨決斗而被處以死刑
放在華夏,這相當于皇子在軍隊里違反軍紀,被將軍處死
說到這里,荊咕突然想起華夏眾多帝王拖后腿的例子,一時間情緒激動,忍不住偏題了
大家知道,放在我國絕對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