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兵種上來說,秦朝時期,作戰主體主要是車兵、步兵、騎兵、水兵,從一開始的單一作戰演化為協同作戰
漢朝同樣很重視水軍,建立了一支擁有4000余艘戰船、20多萬水兵的樓船軍
公元前109年,漢將楊仆甚至帶領水軍5萬人渡海作戰,開創了我國古代海軍大規模渡海作戰的先例
“戰船,樓船,海軍。”朱元璋記住了這幾個重要詞匯,依然看著天幕,冷聲呼喚最善戰的朱棣“老四,記住了,咱大明的水軍也不能比暴秦差。”
朱元璋當初征戰四方時,不僅吃過火器的虧,還吃過水軍的虧,與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時差點喪命。
包括執行海禁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明軍不善水戰,出海作戰時屢屢吃虧,每次都讓張、方余部海上逃跑。
現在朱元璋知道海外大國野心勃勃,已經有心思放棄海禁,那自然是得大力發展水上戰斗力。
朱棣有點懵,他也是馬背將軍,擅長陸地上作戰,怎么點名讓他發展水軍了
但是朱元璋對兒子們的信任向來是高于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既然開口了,由不得他不應,只好硬著頭皮先答應下來。
許多人以為秦漢時期沒有軍醫,也是誤解
秦漢時期有了軍隊中的醫官,懂得用膏藥、湯藥、丸藥、散藥、醴、滴、栓、丹藥等來治療士兵的各種疾病
“昔日先帝時期,晁錯曾建議招募人民移至邊塞時特意要求設置醫藥救治疾病,讓許多遷移人口不至于水土不服生病。”劉徹再次想起景帝時期的晁錯。
“晁錯真乃大才也”
主父偃眼神微微閃爍陛下這是不是暗示,他也想削藩了
史記倉公列傳記載,倉公淳于意在軍隊中“為人治病,決死生多驗”,首創“寸口”切脈診斷法一直沿用至今
東漢時期,交趾之戰中,軍中醫官讓全軍將士飲用“薏苡”以預防疫病,起到了作用
漢恒帝時期,皇甫規在羌族作戰,因軍中疫病流行,皇甫規把病人集中安置在指定的空房中,并且親自巡視給與湯藥,這也是我國“時疫野戰醫院”最早的記錄
聽到天幕屢次提起漢朝的醫官,劉徹也意識到了后世似乎很看重醫官。
目前大漢雖然有,但軍中醫官并未普及,衛青上前恭敬道“陛下,天幕看重軍中醫官想必大有裨益,不如我大漢也在軍中多置醫官”
不光衛青,此時武將都有此意,特別是經歷過軍中瘟疫疾病流行的,齊齊附和。
劉徹抬手將聲音壓下“先看天幕,此事稍后再議。”
見汲黯又要上諫,劉徹頭疼地連忙補充“先記下此事,需從長計議。”
汲黯這才閉上嘴。
秦朝的郵驛傳遞制度能保證軍事命令和情報的傳達。秦統一全國后,車同軌書同文也讓信息更好地傳遞,每隔30里設置一驛站,每個驛站都有傳車和驛騎。每隔10里設一亭,而處在交通線上的亭同時具備通信功能,被稱為“郵亭”
漢代時有了烽燧系統,與郵驛軍事系統相輔相成,當天陰雨烽火不能燃起時,軍方會立刻派出飛騎或直接跑步去兄弟堡壘傳遞情報
秦漢時期的烽火通信與郵驛系統一直到清朝時期,依然還在使用
天幕上再次放出圖片資料。
華夏西周時就有烽火臺作為軍事預警,大秦自然也有。
起初聽到天幕說漢朝的烽燧系統大秦將士還不以為然,直到看到詳細的資料,知道大漢竟然對烽火的品種、品數及其施放都有嚴格的法律規定。
比如單是居延邊塞的烽火信號分為烽、表、煙、苣火和積薪五類,還有燧卒的人數等。各項細化分類,果然看起來更正規更能傳遞情報。
還沒有烽燧系統的秦朝嬴政滿意點頭“記下。”
很好,又學了一招。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