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些問題從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存在隱患
荊咕的語氣肅然起來,讓天幕下的帝王將相尤其緊張。
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漢武帝統一思想的政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我們知道,在獨尊儒術后,儒家的地位越來越高,士農工商的階級差異越來越大,尤其是趙光義不光彩的上位和戰場逃跑后,為了提防武將,各朝各代對武將各種限制打壓
趙匡胤等等,有他弟弟趙光義什么事
帝王是多疑的,天幕只提了一句趙光義不光彩的上位和戰場逃跑,趙匡胤再想想自己黃袍加身的上位史,臉色立刻陰沉下來。
難怪后輩那么無能,原來根本不是他的后輩
他此刻能想到的,是趙光義跟自己類似,在自己去世后欺負孤兒寡母,奪走自己兒子的皇位,還沒想到自己的死成了千古謎題。
首先,從古開始說起
春秋中期以前,我國已經有了論兵的專著令典軍志軍政
春秋戰國時期,軍事理論的兵家專著盛極一時
孫子吳子司馬穰苴兵法孫臏兵法尉繚子六韜公孫鞅龐湲兵法倪良兵法魏公子等都是這一時期的兵家專著
秦漢時期,帝王專權加強,兵文化也被帝王壟斷,兵書比先秦有所發展
這個時候出現了韓信兵策陰符經注黃石公三略言兵事疏潛夫論勸將邊議淮南子兵略論
一系列被念到名字、知道自己著作名傳后世的兵家人尤其高興。
尉繚站在朝堂上,笑得尤其驕傲“尉繚子,看來老夫的書沒有白寫。”
王翦冷哼一聲,眼神飄向自己兒孫王賁王離。
他王家也是戰功赫赫很有經驗,要不也寫一本兵書
他年紀大了寫書費眼睛,不如讓兒子或者孫子寫
不光王翦有如此想法,此時在邊疆的蒙恬也心動了。
傳世名作啊,假如來一本蒙恬子,他豈不是青史留名
而且他雖然沒什么時間精力寫書,但是弟弟蒙毅不正好是文臣,讓蒙毅寫,保證又有文采又有兵家風范
是不是看起來一片大好,仿佛是兵家的盛世
然而,想想西漢時的主流思想,就知道這些不過是曇花一現
兵家人心里一咯噔。
前面剛說過,西漢是什么主流思想來著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西漢時期曾三次對兵書進行整理
第一次在漢初,張良、韓信對先秦以來的兵家著作加以介紹、考訂,根據朝廷的要求,大量刪減,只保留了少數被認為有價值的兵書,為官方掌握;
第二次在漢武帝時期,征求天下遺書,整理,再次刪減;
第三次在漢成帝時期,變成了由大儒劉向總其事,根據儒家的觀點為兵書整理。后來,劉歆又在父親的基礎上撰寫兵書略
朋友們,問題來了
這個時候的儒家,已經對兵家有偏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