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國很早就與華夏有來往
漢朝時期,華夏把阿拉伯稱為“條枝”,漢書張騫傳記錄“因益發使抵安息、奄蔡、條枝、身毒國”,這是我國史料里雙方交往最早的記錄
“張騫傳”劉徹狂喜。
張騫雖然還沒返回,但是既然有他的傳記,那說明不但能順利歸漢,也一定是作出巨大貢獻
眾臣齊齊拜下“恭賀陛下”
唐高宗時期,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正式派遣使者來長安,雙方正式建交,此后到大唐的商人絡繹不絕
這個時期,除了漢武帝時期開辟的陸上絲綢之路,還有了海上絲綢之路,也叫做海上香料之路
宋朝時期,大宋的西北地區為遼國和西夏轄區,河西走廊受阻,于是主要走海路
趙匡胤臉色一僵,覺得無形傷人最致命。
變成遼國和西夏轄區,被迫走海路什么的,老祖宗如果聽到了要嘲笑他大宋無人了吧
老祖宗劉徹的確在嘲笑“大漢辛辛苦苦打通絲綢之路,后世竟然連地都丟了,廢物”
但最受傷的是秦朝的君臣。
完全沒有他們什么事呢,別說交流和貿易,根本還沒找到去阿拉伯的通道。
嬴政沒去看大臣們憋屈的臉,只取過一份筆吏快速畫好的地圖,沉吟觀看著。
大秦周圍,原來有這么多的強國。
原來不僅僅是武力征服,商業也可以。
但是這經商人才,滿朝文武誰可以呢
他一眼瞥過眾臣和自己的兒女們,第一次有點思念呂不韋了。
阿拉伯商人運來香料,如乳香、蘇木、龍腦、龍涎香、胡椒、沉香等,也運來珠寶如象牙、犀角、玳瑁、珍珠、瑪瑙、珊瑚、琥珀等,還有玻璃制品
從華夏帶回阿拉伯的主要是陶瓷、絲綢、茶葉、麝香等特產
大唐的商船最遠抵達了阿曼、巴林、巴士達和巴格達等地,還在巴格達建立了專門販賣絲綢、瓷器的“中國市場”
而大唐最大的對外通商口岸,是廣州,被阿拉伯旅行家蘇萊曼形容為“阿拉伯商貨薈萃之地”
天幕再次放出了地圖,特意標注出這兩個繁華的大都市的所在地。
嬴政已經拿到了完整的地圖,海外的巴格達太過遙遠,但是國內的廣州他一眼就能看到,目前還不在大秦的疆域內。
“百越之地,可真是個好地方。”
嬴政的手一直滑到廣州沿海地區以外的地方,那里是一片無邊無際的大海。
天幕說,海上絲綢之路,也叫海上香料之路。
無論是絲綢還是香料,都是昂貴之物,也是那阿拉伯商人的主要貨物。
商人逐利,隔海而來進行貿易,帶回本國想來能拿回更高的利潤。
“讓墨家大力發展造船業”嬴政野心勃勃下達新政令。
國內目前的田地已經不夠給是士兵分戰功,但那偌大的海洋,還有無數的功績
同時期的唐宋,是什么樣的景象呢
大唐的長安城,和北宋的東京府,是古代少有的百萬級別的大都市,匯聚了來自全世界的人口
天幕上,放出了長安城的視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