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對金國的賠款始于宋高宗紹興十二年,不說每年賠款多少了,直接說總數吧
67年時間里,南宋向金國合計輸送了1485萬兩白銀、1485萬匹絹,外加300萬貫銅錢的軍事賠款。
百姓哭了。
他們辛辛苦苦掙錢,交稅,自己連田地都沒有,原來這些稅錢都是交給了敵人嗎
交給那群動不動發兵打仗、殺了他兄弟家人的遼人金人西夏人
“我說了不能打,不能打,打不贏的
,打不贏的”朝廷上的主和派覺得自己找到了理由,不能打,這明顯打也打不過,還不如不打。
“越打輸的越多,越打賠的越多”
宋朝是打不贏,還是沒有名將嗎
不是的,這就要結合前面講過的,儒家對兵家的打壓,趙光義不光彩的上位和戰敗后掩人耳目的逃跑政策
從重文輕武到重文抑武,在宋朝當兵,絕對是個倒霉催的職業
天幕放出了宋朝的將士,并且貼心的給出了解釋。
刺面。
宋朝的制度,士兵都要刺字。在古時候,刺面是一種刑罰,“墨刑”。士兵臉上被刺字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正好反映了宋代的士兵是社會上的一個特殊的低賤階層。
而且,刺面起源于唐朝末年,藩鎮割據時軍閥強行征兵,有士兵逃跑便刺面防止逃跑。
到五代時期,士兵被刺面后必須終身隸屬于軍籍,士兵的地位與犯人無異。
地位卑微還不是最致命的,至少能活著。
最致命的來了“陛下的軍陣圖,按著軍陣擺就行了。”
一張軍陣圖遞過將軍,將軍打開,看著那兒戲一般的軍陣圖,露出苦笑。
按照千里之外的皇帝的軍陣圖排兵打仗,就是送死
一轉眼,又來了一個送命的。
“監軍大人到”副將小聲提醒將軍,“這位可是陛下面前的大紅人,千萬要捧著”
所謂的監軍大人,面白無須,倨傲蠻橫,一開口標志性的陰柔嗓音,儼然是一宮中太監。
而當將軍沒能滿足監軍的索賄要求后,作戰時監軍屢屢刁難,撤退不讓撤退,最后導致全軍覆沒
看著將軍要按皇帝的軍陣圖排兵布陣,要對一個太監卑躬屈膝,劉徹就驚呆了。
“這是什么昏庸皇帝”
“這皇帝不是說經常戰敗嗎,怎么還這么有自信畫什么軍陣圖”
他好戰也沒說自己上戰場,更沒說指點軍陣圖指點排兵布陣,真要都皇帝來,他要武將做什么。
武將們也驚呆了“將軍打仗有宦官什么事還宦官監軍,你怎么不讓宦官去當將軍打仗”
他們只要一想想自
己打仗時陛下派遣宮中太監去監軍,整個人都不好了
前朝人想不到的是,還真有宦官將軍,童貫。
荊咕的語氣變得嘲諷起來。
我們封建時期的帝王,有一個共同特色
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壓榨血汗錢毫不留情
在敵人面前,卑躬屈膝,為了茍活各種出賣人民
他們以為,這樣能維持住自己的帝王之位,能活一天是一天
但是歷史會記得,人民會記得,他們將會被永遠的釘死在恥辱柱上
但凡那些賠款拿去建設國防,拿去讓百姓和士兵強身健體,不能把敵人逐出家門嗎
皇帝說朕就不,朕就要當亡國之君,朕開心
希望你百年之后見你家老祖宗時,不會被開國皇帝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