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娘家時,父親姓王,她是家中老大,外人叫她“王大娘子”,家里人叫她“大娘子”或者“大丫頭”。
嫁人后,夫君姓李,外人叫她“李嫂子”或者“李王氏”。
有了孩子,夫君去世了,兒子小的時候小名石頭,外人叫她“石頭他娘”,兒子長大了自己老了,叫她“李老太太”。
連她自己都忘記了,自己原來也該有個名字。
比如在族譜上,一般是某某氏,這里的某某氏一般就是夫君的姓氏和父親的姓氏,自己的名字是被抹去的,這就叫失去姓名權
尤其是沒有地位的妾室,奴仆,主人還可以隨意更改名字。好聽點叫“如意”“富貴”,不好聽點叫“牡丹”“梅花”,這跟給貓狗隨意取名“花花”“旺財”有什么區別這就叫沒有姓名權
名叫如意的妾侍原本以為自己受寵,一下子被打醒了。如意如
意,如的是她的意嗎如的是夫君的意
一大批內宅女子痛哭起來。
所謂的恩寵,真得是寵愛嗎
妻,通“齊”,一開始是指地位與夫君齊平,哪怕后來對女子約束變大了,最起碼還能在家中并立而坐;
妾,為“立女”,當家里的主人主婦吃飯時,是要站在一旁伺候的。在有些規矩森嚴的大家族,不僅是主人主婦,哪怕是主婦生的孩子,妾也得站著伺候。
妾侍不能進祠堂,不能進族譜,各種關于家族的重大活動都沒資格參加;
妾侍生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有“庶子庶女”的標簽,從小時候就要接受“嫡庶有別”的教育,教導他們要服從自己的嫡子兄長,要幫助他們管理家族。
甚至,妾還可以被送人、被發賣。
賣妻兒會被唾棄,但是買賣妾侍被當做文人風雅,沒有人去問問被賣的妾侍愿不愿意,有沒有覺得這種行為很風雅。
你看男子,出生時有乳名,有大名,加冠后有字,家譜或者其他歷史書都是完完整整記全姓氏名字。
而女子,哪怕做出貢獻,哪怕是貴族出身,也不過是個某某氏
長孫皇后突然一愣。
對啊,后世人會知道大唐的平陽昭公主叫什么名字嗎大唐的公主在史書上,會跟男人一樣留下全名嗎
還有她自己,史書上會寫她是大唐皇后,還是一個簡單的長孫氏
如長孫皇后所想,平陽昭公主沒有留下名字,長孫皇后貴為皇后,史書同樣也沒有記載她的名字。
可能有男人會說是為尊者諱,怎么沒見把皇帝的名字都給避諱
平陽昭公主只留下了封號“平陽”和謚號“昭”,名字不詳;長孫皇后同樣名字不詳,史書上只記載了文德皇后長孫氏。
她的哥哥長孫無忌被記全了,后人根據“長孫無忌”猜測她叫“長孫無垢”,其實是沒有根據的臆測。
她的小字觀音婢也不是專門記載她,是記載李世民的生活時提到李世民叫她“觀音婢”,順口一
提。
武則天在給自己取名“則天之前,也沒有名字記載,媚娘”也是后世編造。
而大唐,尤其是唐初
,女子的地位已經比后世高許多。
男女的力量不是先天差異巨大女性的聲音也不是天生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