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這后世才有的火器,可真是個好東西,不知道到底怎么制作的,他也好想要
華夏是世界上最早將弩裝備正規軍,并且用在戰場上發揮重要作用。這個時候,歐洲諸國還沒制造出連弩這種具有強大殺傷力的兵器
歐洲此時,除了羅馬和希臘其他地方還是蠻荒時代。
作戰方式普遍是兵刃相接,騎馬,揮劍,肉身搏斗,或者重石攻城,還比較原始。
我們在現代基本上已經看不到戰車,其實漢朝往后朝代的古人應該也沒見過。秦朝時期正是戰車往騎兵的過渡階段
由于已經被歷史淘汰,在秦始皇陵兵馬俑被發現之前,戰車已經失傳。二號坑中大型車陣首次向世人展現了古代戰車的編制、裝備和戰術方面的寶貴資料
“后世淘汰了戰車,都用騎兵”嬴政若有所思
,“騎兵是有什么強大的優勢能取代戰車還是說中原有地方可以養良馬
戰車的優勢十分明顯,沖擊力大、速度快,可以直接沖擊敵人陣地。但是它的缺點同樣很明顯,到了山地、峽谷的地形會受到限制,只有在平原地區才能發揮作用。
歷史上著名的典故“圍魏救趙”,就是田忌、孫臏派戰車突襲,取得最終的勝利。
戰車的速度可以千里奔襲,重量可以猛烈攻擊,如果遇到劣勢被包圍也可以結成“車宮”,形成一個“當壘”的屏障來“守車”等待救援,在平原上千里奔襲可以有奇效。
說起騎兵,就不得不提一下對騎兵產生重大助益的馬鐙,馬鞍和馬蹄鐵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時期,騎兵剛剛開始誕生,并沒有馬鞍和馬鐙。直到春秋中期,秦國騎兵才作為獨立兵種嶄露頭角。
在歷史上,秦國騎兵多次長途奔襲,北攻胡貉、南攻揚越,對上同樣以騎兵著稱的匈奴也穩穩壓制,是什么讓秦國騎兵這么強大,后來者居上
在秦兵馬俑發掘前,史學家以為古代騎兵使用馬鞍最早的時間是西漢。但是二號坑發現了騎兵方陣,里面的馬已經配備了馬鞍
沒錯,是馬鞍
馬鞍可以使騎兵的雙手獲得解放,更強更快地發揮和增強戰斗實力
天幕放出陶馬的局部細節圖。可以看到,每個陶馬的馬背上都雕有馬鞍,鞍的兩端微微翹起,表面還雕刻了鞍釘,周圍的流蘇和短帶都雕刻的十分細膩。
嬴政第一次以這種角度看自己的馬和馬鞍,感覺十分奇妙。原來在后世人眼里,馬鞍這也是了不起的進步。
他知道這是進步,但是論重視程度,明顯沒覺得有商鞅變法那么厲害。
嬴政的手指叩擊著面前的桌案,天幕提到過不少技術,都是工匠之流的技術。天幕之前還說,墨子號被送上月球。
墨家,墨子,看來可以再重視一些,不僅僅是制作,也可以更加深入。
當然,只有工具沒有騎兵的強大依然是無用的,大秦的軍士以及軍功制也是騎兵強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只可惜大秦資料太少,后世也見不到大秦的軍陣風采
遺憾的是,大秦沒有馬鐙。騎兵俑既沒有馬鐙,也沒有踏鐙,所以騎兵應該是雙手抓著
馬背跳上去的,騎馬時要抓緊韁繩以防顛落,想一想就很累
荊咕放出現代的騎馬視頻。
是一位紅衣長發的女子,輕輕松松騎著駿馬在草原上奔馳。她揮舞著長長的套馬桿,身旁是一大群奔馳的駿馬,一起跨過草原,跨過河流。
“美人”鏡頭從女子的臉上開始,然后不斷放遠。劉徹被美貌沖擊,條件反射一聲贊嘆,不等群臣側目,更激動地站起身來“神馬”
這后世的駿馬,真是矯健,這一定是神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