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幾年聽說金城公主在吐蕃過得并不好,生的孩子被贊普的其他妃子在生產當日故意搶走并宣稱是自己所生,直到孩子周歲時才能相認。
這也可以想象,因為吐蕃與大唐并沒有因為金城公主的聯姻就始終保持和平,而是再次開戰。若不是吐蕃戰敗,贊普委托金城公主向大唐求和,恐怕金城公主一輩子都沒機會與孩子相認。
當公主,真是可憐啊。
不,準確來說,是被當做公主養的宗室女,真可憐啊。
金城公主同樣是宗室女冊封的公主,唐中宗李顯的養女,認養為公主的那一天恐怕就是為了利用她的婚姻。
和親,其實是始于漢朝,始于劉敬
史記劉敬列傳里說得非常明白“彼知漢適女送厚,蠻夷必慕之以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代單于。”“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則外孫為單于。豈嘗聞外孫敢于大父抗禮者哉”
劉敬想得很美,嫁公主當王后,生太子繼承王位,也就是成為新的單于匈奴人傻嗎
劉敬一慌。他這是被罵了可是最怕的不是被罵,而是送了公主還沒用,那他的政治生涯豈不是終結了
秦朝和秦朝以前,哪怕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打了幾百年,草原民族也沒能南下
秦漢交戰時候,無暇顧及草原,冒頓單于異軍突起,統一匈奴,反過來威脅大漢。但是這個時候的大漢,并沒有大秦那么強勢
劉邦建國之后就飄了,覺得自己帶兵也可以,非要御駕親征。
那時韓信尚在,但是因為收留項羽部將鐘離昧已經遭到劉邦的猜忌,他根本不給韓信領兵的機會。
然而劉邦高估了自己,第一次御駕親征就遭遇了白登之圍。那個時候,韓信就在長安,但是劉邦依然不愿意讓韓信領兵救援,還把他監視了起來。是呂雉和蕭何派人送金銀珠寶賄賂閼氏才讓劉邦活
著回來。
沒多久,匈奴又來騷擾大漢邊境。
大臣劉敬提示送公主和親。劉盈甚至提議讓自己已經出嫁的姐姐去和親,呂雉拼死不同意,最后是選擇宗室女封為公主送去匈奴,還奉上了無數的金銀財寶。
匈奴笑納了漢朝的公主和財寶,然后繼續派兵騷擾。
哪怕是打出大漢脊梁的漢武帝劉徹,也送了劉細君給烏孫王和親,想拉攏烏孫一起去打匈奴。
劉細君正值妙齡,烏孫王七老八十,而且語言不通,根本無法交流。公主難忍悲痛,寫下了悲愁歌:“穹廬為室兮旃為墻,居常土思兮心內傷。”
漢武帝得知消息后,也只是派人送去衣物用品表示慰問。
不久之后烏孫王就去世了,按照烏孫習俗,細君公主要嫁給她的繼子。細君公主不能接受,上書給漢武帝懇求,漢武帝卻依然道“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
細君公主不得不嫁給下一任烏孫王,最后只在烏孫活了五年,便郁郁而終。
在她死后,漢朝又派解憂公主嫁了過去。是的,死了又如何,艱苦又如何,大漢不缺“公主”,為了大局,繼續和親。
西漢與匈奴和親13次,與烏孫3次。東漢與匈奴1次,真正留下生平事跡的只有三位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和王昭君
剩下的,為大漢帶來和平犧牲了自己一生的公主們,連名字都沒留下
大漢宮廷中,即將出嫁的解憂公主,為了避免再次遭遇細君公主那樣語言不通的境遇,漢朝后期都是配備大量使團。有翻譯,有各種醫藥、工匠等百工人員。
馮瞭也是使團的其中一人,在歷史上,后來嫁給匈奴的將軍,并且真正的為大漢和烏孫的友誼做出了重大貢獻,有了另一個尊稱,“馮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