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照料孩子、制作食物。女性在社會生產中占據主導地位,并且受到氏族成員的尊重和崇敬。
為了防止氏族中有人因無法獲得生活物資死亡,氏族實行的是公有制,也就是生產資料和產品歸于氏族全體成員的“原始共產制度”。
儒家弟子首先受到震撼。
他們一直提倡“天下大同”,覺得物資平分才是真正的大同社會,沒有階級,資源共享,但是沒想到人類歷史上早已有這樣的公有社會,而且竟然是女性為主導。
進入新石器時代后,人類社會出現第一次社會大分工,發展出了農業和畜牧業。
注意,農業和畜牧業最初也是女性所發現,并且由女性全權掌握,由此母系氏族進入了繁榮期。
誰能想到,在農耕文明為主的中原,形成的保守性自給自足農業經濟,階級壓迫下,女子在最底層。
因為人們歷來認為男性在農耕文明更有優勢,體力上能耕作更多土地,傳承上以男丁為主可以保住田地,不會因為女子出嫁分走家中的土地。
女子在農耕文明里顯得處處弱勢,處處都是被用來抵押的資源,但同樣是女子,卻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發現農業和畜牧業,也是最早掌握農耕文明技術,和畜牧養殖技術的。
但是,由于女性需要照顧孩子、料理家務等諸多瑣事,女性不得不逐步將耗費時間和體力的耕種、放牧等生產工作讓渡給男性,并且導致男性逐漸取得社會生產的主導地位。
照顧孩子料理家務是只能女性做嗎并不是,只是男性不愿意做。
從原始人時期,上古母系氏族開始,男性就不愿意做。
男性的血液里流淌著狩獵的本能,以及侵略的本性。各方面的侵略,比如權力,比如領地。
比如,對女性和對后代的占有欲。
社會分工也導致人類開始出現貧富差距,貧富差距又導致了階級社會誕生,最終人類開始從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從公有制到私有制、從氏族社會到階級社會的方向轉變。
隨著氏族人口不斷增長,氏族分支也在不斷擴大。當“禁止氏族內每一祖先的一切女系后裔之間結婚”的慣例在每一個氏族分支中得以實施之后,一群人對一群人的婚姻制度演變成了一對一的婚姻制度,就是“對偶
婚姻”
在此期間,冠姓權依然掌握在女性手里,女性的地位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根據現代考古的猜測,上古傳說中的許多神明或許就是曾經的氏族首領。比如摶泥造人的女媧,被懷疑可能是名為“媧”的母系氏族部落首領。
大禹治水的時候也曾經有過斬河妖的傳說,古人對于無法理解的現象往往會采用神鬼之說來解釋,加上夏商時期的鬼神、圖騰信仰,極可能是結合在一起。
比如女媧的氏族部落可能信仰蛇圖騰,所以被后人畫成了人首蛇身。
當人類從新石器時代晚期進入金石并用時代后,輪式制陶、織布機以及金屬器具發明和推廣后,手工業逐漸從農業和畜牧業中剝離,并最終形成獨立的生產模式。
手工業與農業、畜牧業的分離標志著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出現。
秦朝墨家弟子們看著自己的手手工業,他們墨家親手制作各種機關,算手工業嗎
手工業有這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