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年,乾隆皇帝花費大量的錢財,為自己的八十大壽舉辦萬壽大典,聲勢浩大,不僅大清舉國同慶,周邊的藩屬國和外來想建立邦交的國家也齊齊到來。
其中就包括遠在西方的英國,英國轟轟烈烈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和,是在乾隆年間。
1733年發明飛梭,1765年發明珍妮紡紗機提高紡織業的時候,乾隆剛剛登基,英國的紡織業開始搶占華夏紡織業的市場。
1785年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時候,乾隆還沒退位當太上皇,英國開始進入蒸汽時代,清朝卻開始衰落,走向末路。
英國在聽說華夏的盛世之后,也派來使者給乾隆送來賀禮,希望通過這個機會能夠與清朝有所聯系。
當時的英國國王是喬治三世,因為當時西方對華夏的幻想還是
受小說影響,印象停留在“成吉思汗”
dquo”
并不滿意,只覺得是蠻夷小國果然沒什么好東西。
出于禮節,乾隆皇帝還是寫了一紙書信,讓英國使者帶回去傳給英國國王
天幕特意放出了那張現存于大英博物館的書信,全文只有976個字
“朕披閱表文,詞意肫懇,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
看起來就像是皇帝在批閱奏折,非常的高高在上,字里行間都體現了乾隆皇帝那種驕傲的心理,可見依然保持著一種天朝上國的驕傲。
可惜的是,這個時候清朝已經落后了,因為自大,清朝失去了接觸工業文明的機會。
通過這次出使,也讓西方各國看到了一個愚昧無知、傲慢自大的中國,清朝外強中干的事實被英國人發現。
馬戛爾尼認為清朝實質上是極其虛弱的“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要擊敗它并不困難。”
從此,18世紀盛行于歐洲的關于中國強盛富庶的看法開始改變。
外強中干不假,但依然有財富也不假。
英國回去一番準備,對華夏的侵略野心更加大膽。
四十幾年的準備后,在經歷二次工業革命進入電氣時代,雙方差距越來越大后,英國人就在新的女王的領導下,帶領著裝備著先進武器的軍隊攻入了中華大地,進行瘋狂的洗劫大清帝國的財富,也瘋狂的帶走了曾經屬于乾隆皇帝的各種珍寶,甚至包括他穿過的盔甲、用過的筆墨等。
這一位新的強大女王,便是維多利亞女王。
“朕沒有”還年輕的弘歷被天幕點名,說得是面紅耳赤。
雖然,他自己也覺得,那的確會是他自己的想法。
大清不正是天朝上國,這種思想有什么錯
但是弘歷也知道,天幕提了無數次八國聯軍侵華,恐怕在他在位的時候就有了征兆。
弘歷聽到了那個名字,“維多利亞女王”,暗暗咬牙
女人果然不能輕視,這什么蠻夷的女王,怎么一個比一個彪悍
維多利亞女王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她還受封為印度女皇。維多利亞女王的統治長達半個多世紀,在海外不斷擴張新國土,形成了“日不落”大英帝國,并使維多利亞女王成為印度女皇。
維多利亞的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女王。
伯父威廉四世駕崩后,維多利亞即位為王。
維多利亞女王在世時,是英國最強盛的時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