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有記錄的女性發明家,應該就是雨傘的發明者,云氏。
公元前450年,魯班正要出門,妻子云氏連忙追了出來,手里還提著一把自己剛剛做好的雨傘
“看天色又要下雨的樣子,把蓋帶上。”
“家有賢妻如有一寶,日后我再也不用擔心下雨會淋雨了。”魯班笑哈哈說著,正好聽到天幕上提到他妻子,頓時一喜,“夫人你看,天幕在夸你”
剛把親手做得雨傘遞給丈夫的云氏一愣天幕說得是她嗎
云氏是魯班的妻子,相傳她因為心疼丈夫出門干活要淋雨,專門做了一個可以打開和合攏的木質機關架,在機關上覆蓋了一層牛皮,就成了最早的雨傘。
連魯班都出來了,云氏頓時明白真得是自己
她看著手里的蓋臉上的喜色掩蓋不住,想不到給丈夫做得這個小玩意,還能讓她青史留名
木質機關架就是最早的傘骨,因為先秦時期紙張還沒發明出來,用絲帛也不能防水,云氏選擇的是用牛皮。
“傘”這個字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才發明出來,基本上涵蓋了“傘”所有要素。
在根據史記來看,最早的“傘”叫做蓋,“孔子出行,雨而無蓋”。
包括以前的“華蓋”也是“傘”的一種,被用在貴族的儀仗隊中用來展示階級屬性,也同樣用來遮陽。
雨傘比蓑衣斗笠更方便攜帶,也更靈活,發展到現代依然在使用。
而且我們有了更多的花樣,除了傳統的直柄還有折疊傘。
對于古人來說,可能對機關傘更有興趣,因為機關傘還可以當拐杖,當兵器。
天幕放出了一系列的傘。
油紙傘,太陽傘,直柄傘,折疊傘,自動傘等等。
五花八門的圖畫和各種各樣的材料,讓天幕下的各朝工匠看得眼花繚亂,同時
啟發了新的靈感。
“啊,
那個折疊傘傘骨是什么可以折疊又可以展開的好像不是竹木是金屬”魯班也顧不上出門了,
跟妻子云氏在院子里商議著。“那什么自動傘按得哪里,怎么一下子突然彈開出去展開了”
云氏很不理解,那么漂亮的傘一看就是女子喜歡的,為什么一面是漂亮的花朵,一面是黑壓壓的顏色“那布面的傘是涂了桐油嗎,那么防水還有傘面怎么是黑色,這黑色有什么特殊之處還是說這是后世的大秦人的傘”
在另一邊,墨子拿著樹枝在地上一邊畫傘一邊跟弟子們商議
“那迷你的傘怎么一下子變得巴掌大,一下子就變得那么大”
“那傘骨用得什么金屬,為什么折疊起來不會斷是鐵嗎”
不懂行的古人看到了只是覺得“好好看”“好想要”,但是懂行的工匠眼里則是抓耳撓腮,恨不得鉆進天幕里,把傘拆開去看里面的機關。
最后,是荊咕特意找到的機關傘視頻。
鐵柄傘骨的機關傘,傘面可以當盾牌,傘柄中空,內部藏有細劍,可以隨時抽出細劍行刺。
嬴政嗯這機關傘,好像有些眼熟
秦始皇陵兵馬俑中發現的珍貴的青銅馬車,車上就有一柄圓形的很標準的傘,是青銅打造的,已經有了現代傘的標準傘骨和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