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隋末農民起義的起義軍頭領質量也很高,人才濟濟,對比之下,皇室質量顯得更差了。
楊堅差點直接氣暈過去。
他的兒子們這么差,連農民起義軍的質量都比不過嗎
獨孤皇后快速掐住楊堅的虎口處,硬生生把他痛醒過來。
“那羅延,不能暈,不能暈,天幕還在繼續說。”
一向強硬的獨孤皇后聽到自己兒子們都不行,雙目含淚,還要支撐起丈夫。
“沒錯,朕不能暈。”楊堅扶著皇后坐起身來,“朕要好好聽聽天幕怎么說,看看隋朝還能怎么拯救。”
隋朝前是五胡亂華,隋朝短短的36年后就是新的隋末農民起義,這36年哪怕對短命的古人來說,就是一生。許多人可能剛剛安定沒兩年,天下再次大亂。
真要說起來,什么都不改。讓上層少占據土地,給百姓有田地耕種和休養生息,就是最好的選擇
聽到天幕贊賞他的政策,楊堅的眼淚再也控制不住了。
好消息天幕夸他了,開皇之治,做得很不錯;
壞消息兒子不成器,隋朝二世而亡,他的所有努力打了水漂。
楊堅再一想起自己的兒子們,再想想天幕提到過的后世皇帝們,對比慘烈。
聽到天幕說回了明朝,楊堅再也控制不住,轉頭和獨孤皇后抱頭痛哭。
再說回明朝。
明初時期,朱元璋實行勸農墾荒政策,讓大量因為戰爭脫離生產的農民與土地結合起來,屢次征發上萬勞役修建水利工程疏通河道,并且輕徭薄賦、均力負擔,實行按田征賦、按丁征役的賦役制度,并且建立了完善的糧倉儲存設備。
這一點與隋朝很相似
明初,從朱元璋到永樂帝、仁宣之治時期,都有“重農減征”政策,通過法令讓百姓歸農復業,大部分農業恢復生產。
但是同樣因為極端的重農,造成了宛如宋朝重文輕武一樣的瘸腿
極度依賴小農經濟后,大明的國庫始終缺錢,從朱元璋一開始因為缺銅發行紙幣“大明寶鈔”開始,就締造了大明晚期通貨膨脹、錢荒饑荒的結局。
宋朝皇帝們表示有話要說。
“朕也是重農,也沒影響大宋經濟發達。”趙匡胤想起天幕夸他的重農政策和環保政策,又想起天幕夸過大宋是最富裕的國家,是當時世界的經濟中心,頓時覺得揚眉吐氣起來。
每個王朝都避免不了土地兼并,明朝中期開始,全國納稅的土地已經被貴族和大地主瘋狂占領而貴族不僅僅是占領土地,還會有各種欺壓百姓犯事之后的豁免權
最嚴重的時候,國庫里的錢糧只夠數月使用。
朱元璋老臉一白。
不是吧,他這個時候國庫窮不是因為經歷過戰爭嗎,怎么后面的國庫還是很窮
朱棣頗為自得“永樂年間不窮朕富有四海”
朱高熾在一旁呵呵“父皇心態真好。”
每次父皇要御駕親征,都是他負責監國。正因為多次監國,負責軍隊的大后方,對國庫的了解程度自認比父皇還要深刻。
所以,他對大明的經濟狀況也更擔心,每日操心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還被父皇弟弟嘲笑摳門
國庫那個狀況,他怎么能不摳怎么能不摳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為大明續命七十年不是開玩笑,最明顯的就是國庫收入明顯增加。可惜,萬歷皇帝不珍惜,人一死就廢除新政
朱翊鈞在后宮當做沒聽到不廢除還留著礙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