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綏身體微微往后,看著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也不阻止。
天幕說,從西漢末年小麥就造就了一系列的世家豪強,貫穿了整個東漢,甚至導致了東漢的滅亡。
她知道,這些種小麥的世家豪強家中一定有地,有技術,與其在民間尋人,首先得從他們手中挖出田地來。
就像天幕說得,技術再好,農人沒有田地有什么辦法,最后還是便宜了豪強。
每次都是在王朝末年出現新的農書,可是最終便宜的是下一朝代。
鄧綏眼神微冷她不管后世如何,就要東漢繼續延續。
這些大臣是要家族繼續壟斷,還是要揚名立萬,最后給一次機會,看他們自己的選擇。
不然,她不介意學著后世,也來提拔寒門子弟。
紙張傳入民間后,寒門子弟學習的機會多了,朝廷上寒門子弟到來的時間還短嗎
唐朝,從上到下,勸農亭,勸農碑,興建起來轟轟烈烈。
李世民在民間提拔擅農之人,任命為農官;
世家們的農莊、莊園各種人才被選出。
養蜂、養魚、養豬養牛馬的民間人才,都被舉薦到了李世民的面前,他這才發現,自己求賢若渴的賢才原來就在眼皮子底下。
雖然目前只是小官吏,但是正因為小官吏更接近百姓,在百姓心目中,有了更親近的地位。
“糊名制,或許在朕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了。”
單獨與長孫皇后在一起時,李世民對長孫皇后如是說。
李世民何嘗不想做把大的,但是貞觀初年,國庫很窮。
他剛剛玄武門之變上位,內有太上皇和前太子的舊勢力,外有突厥等強敵,這時候就擺脫世家自己單干就是找死。
科舉糊名制不了了之,李世民再心動,也知道現在民間識字率不高,寒門子
弟的質量比世家差許多,想要提拔寒門子弟不僅僅是糊名制,還需要民間普及教育,普及書本。
造紙術在研究精進,印刷術也在研究。
原本筆墨紙硯技術都掌握在世家手中,天幕放出技術,宮中自己也在研制,現在已經有了雛形。
就算不如世家的紙張質量,至少用料便宜,價格低廉,對寒門子弟也有優勢。
兩人沒有在后宮,而是換了行動更為便利的胡服,出現在皇宮的將作監。
李世民看著工匠打撈紙張,看得入迷了。
小麥造就了從西漢末年延續到東漢的世家豪強,又經歷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有了世家。
隋唐時期,世家依然勢力強大,動不動就是百年世家百年基業,獨家壟斷技術。
小麥讓世家壟斷了糧食,紙張讓世家壟斷了知識。
但是天幕出現了,后世的農業政策和各種技術也出現了。
李世民看著紙張,如同看著一把破開世家壟斷的利刃“昔日漢高祖發跡前同樣是一小小亭長,今日這些小農官,焉知不是他日的另一位高祖。”
長孫皇后輕笑一聲,沒有多說什么,獻上自己剛修的女史書稿“剛寫完平陽昭公主,請陛下過目。”
李世民接過書稿“觀音婢文采飛揚,朕一向信得過。”
“陛下,既然有女史,為什么不可以有農史”長孫皇后提議道,“大唐沒有知名的農書,那我們自己修。”
“世家也有世家的好處,許多世家經營農莊經驗頗多,只要幾個人陛下就滿足了嗎”長孫皇后沖著李世民俏皮地眨眨眼,“陛下,這就滿足了”
“沒有。”李世民拿著書稿砸在手心里,“沒錯,這個農史就讓世家修,他們要么自己編,要么去民間找人,朕只要結果。”
“一本不夠,他們沒準合伙糊弄朕,一年一本吧。”
李世民愉快地決定了,看著提議的長孫皇后嘴唇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