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會說一口標準的中文,吃飯時使用筷子,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哪位貴族老爺。
聽到三峽本地人搖頭,威爾遜又換了個說法“或者是狗棗。”
“沒有沒有。”
當時還處在戰亂與賠款中的百姓餓得面黃肌瘦,各個不耐煩地擺手。
“飯都吃不飽,誰管什么果子,果子哪有糧食吃得飽”
威爾遜沒有放棄,一座城一座城市地行走,從城市到山里,翻山越嶺的尋找“你知道哪里有羊桃嗎”
“啥玩意,不知道。”
一直到即將離開,威爾遜找到了其他的許多物種,但依然沒有找到羊桃。
站在離港的海船上,已經換上自己本來衣服的威爾遜不肯死心
“我下次還會再回來的。”
威爾遜先后來華夏12次,用前后近12年的時間,在華夏采集了65000多份植物標本,發現了許多新物種,并且成功地將1500多種原產華夏的園藝植物、經濟植物引種到歐美各地
在歐洲,威爾遜被稱為“植物獵人”,以他名字命名的植物多達200多種。但是在華夏,他的稱呼與偷盜茶種的羅伯特福瓊一樣,都被叫做“植物間諜”。
以有心算無心,當時的華夏風雨飄搖,百姓被鴉片坑害的連飯都吃不飽,根本抗拒不了植物間諜的高額賄賂,最終還是被他找到了羊桃,也就是后來的獼猴桃。
此時此刻,最恨的就是清朝的皇帝。
玄燁氣得直咬牙“12年,這么有毅力,你怎么不死在華夏算了”
弘歷看著那巨額的數字,一想起是自己國土上的寶貝就心痛“65000多份要是交稅大清都能賺多少銀子啊”
全被洋人偷了全被偷了
但是他并沒有引種成功,因為獼猴桃很特殊,是雌雄異株植物,威爾遜最初把獼猴桃的種子從湖北宜昌口岸寄往英國和美國時,這些種子培育的全是雄株,無法結出果實,這一次育種失敗了。
弘歷正冷笑著要嘲諷幾句,天幕卻沒有結束,接下來的話讓他笑不出來了。
但是外國人并沒有放棄。
威爾遜在宜昌時期,居住在英國領事館,當地有許多外國人,形成了一個內部的交流圈。
一位新西蘭女教師伊莎貝爾,來宜昌的蘇格蘭探訪傳教的妹妹,這里距離英國領事館只有五六十米。
“來來來,吃羊桃”在教會舉行活動時,威爾遜剛從山里回來,與伊莎貝爾姐妹等人分享了羊桃。
“這是我剛從山里摘的羊桃,大家嘗嘗。”
“好特別,酸甜酸甜的。”伊莎貝爾學著威爾遜撥皮,看著綠色的果肉起初還有些不敢下口。
直到威爾遜先吃,大家跟著一起吃,伊莎貝爾小心翼翼把羊桃放入口中,慢慢瞪大眼睛。
從此,伊莎貝爾記住了羊桃的味道。
當威爾遜以為自己收獲成功,帶著一批種子離開結果育種失敗后,伊莎貝爾也從宜昌,帶走了新的種子。
1904年,伊莎貝爾回到新西蘭,把種子交給當地果農種植。
她比威爾遜幸運的是,這把種子并不是只有雄株。
這把種子培育出了一株雄株、兩株雌株。
1910年,經過了6年時間,獼猴桃終于在新西蘭旺加努伊的果園中結出了果實。
1928年,新西蘭人海沃德懷特開始培育獼猴桃種子,經過精心育種后,培育出了一種形狀優美、口感好、耐儲藏的獼猴桃,被命名為“海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