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發現華夏人并不愛吃獼猴桃后,開始打造高端品牌,從論斤賣變成了論個賣,一個是華夏獼猴桃10倍的價格,打造出形象“水果營養之王”,從而在華夏一炮打響
天幕放出華夏獼猴桃和新西蘭獼猴桃的對比。
其實金果依然是獼猴桃,育種優化之后,金果外形渾圓更好看,汁液更豐富,口感更甜更符合亞洲人的口味。
但是相比于它天價的價格來說,說沒有宣傳出來的虛高價格才是冤大頭。
“我們算什么奸商,這才是奸商”
古代的商人看著一個就賣出天價的金果,放在華夏買幾斤普通獼猴桃都夠了,不由捶胸頓足。
自己跟對方比,這才叫小巫見大巫啊
“技術技術果然很重要”商人摸摸自己的錢袋子,原本自滿的心在后世商人的刺激下開始有了奮斗的心,“朝廷不讓商人參加科舉不要緊,我出錢資助舉子研究農學,只要能研究出有用的,大大有賞”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就不信在他有生之年培育不出這樣貴的水果。
商人看向東邊的方向,那邊是連接著海外的大海。
現在知道海外是富裕之地,海外貴族都用的是金幣后,不少絲綢商人瓷器商人勇敢出海了,原本以為自己一個賣水果的沒什么賺錢機會,這不機會就來了
商人滿腔興奮,已經想好了華夏的水果運到海外肯定有折損,到時候他也使勁宣傳,搞什么“水果營養皇帝”“美容皇后”的名頭,然后按個賣,去海外賺金子銀子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香蕉沒有以前的香蕉好吃了。
很多人以為,香蕉是為了運輸到外地,沒有成
熟就采摘下來販賣,所以微酸不香甜,以為是沒熟好。
很少有人知道,這其實是一個香蕉史上的悲劇。
曾經壟斷全球市場的香甜香蕉,名叫大麥克香蕉,原產地是加勒比海區域。
大麥克香蕉果皮更厚,經過擠壓或者磕碰不受影響,而且果實更大,味道更香甜。
現在市場上壟斷的香蕉,是卡文迪許香蕉,果皮更薄,不耐磕碰,一點磕碰都會讓卡文迪許香蕉外皮變黑、果肉腐爛,所以成熟之前就得采摘下來,到了銷售地區再催熟。
最重要的是,二者的口感天壤之別。
“如果大麥克的口味是哈根達斯級別,那么卡文迪許的口味就是超市里廉價的冰激凌而已。”
2040
19401960204
dquo”
“香蕉沒了,我們吃什么啊”
“我們用什么活下去”
香蕉對華夏而言,只是一種普通水果,沒有它還有別的水果。
但是對于缺少蔬菜的非洲國家,比如莫桑比克而言,香蕉是重要的維生素來源,也就是說,香蕉其實是他們的主食之一。
電視劇里,或者新聞里,網友經常能看到非洲人采摘大串的香蕉抱回家吃,當時還有許多人感慨“不愧是非洲,這么多香蕉吃真幸福啊”。
其實,香蕉是他們的“菜”,而不只是水果。
非洲人去種植園采摘香蕉就跟我們去菜地采摘大白菜差不多。
經常有華夏人教授非洲人種菜的新聞傳來,網友只會笑著說華夏不愧是種菜大國,在哪里都能種菜。
但對非洲人的意義并不是那么簡單,這意味著他們的維生素來源又多了一種,或者說很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