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作為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之一,卻沒有“神話”的概念。在古漢語中,連“神話”這個詞也沒有。
一句話,讓剛剛還在爭議的男男女女齊齊心中一跳。
“該不會,我們的神話也被人竊取了吧”
想到神話相關的畫卷目前藏在海外,一群帝王們頓時有種想發兵對外開戰的沖動。
“神話”一詞,現代神話研究者袁珂認為“神話”這個詞語大概是從西歐被翻譯到日本,然后又從日本移植到中國來的。
西學東漸的背景下,日本學界用漢字“神話”兩個字翻譯了英語“yth”。1902年,一批留日學生將這個詞語引進漢語,從而開啟了本土學者的華夏深化研究之門。
“又是那日本。”朱元璋深刻記得這個自己本就不喜歡的國家,狠狠皺眉。
看到“神話”這兩個字竟然是在海外翻譯過來,還是日本人翻譯的漢字,朱元璋有一種自己的文明被其他國家繼承的更好一般的錯覺。
1902年,大清還沒亡國,不也接觸了西方人,自己不能翻譯嗎
朱元璋沒忍住,又開始口水四濺的罵大清人,噴的一群兒孫完全插不上話。
被罵的大清皇帝心情也沒好到哪里去。
“朕孫兒派人編纂四庫全書,就沒匯總一下神話”玄燁不悅道。
毀了一堆書籍編纂的四庫全書,不但沒能全部留下,還遺漏了那么多,編書時匯編的什么書
“罷了,子孫無能,還是朕自己來吧。”玄燁嘆息一聲。
今天的老祖宗,也在為子孫的廢物頭疼
華夏最早使用“神話”一詞,現在能查到的是1903年蔣觀云發表在新民叢報上的神話、歷史養成的人物一文。也有學者認為是清末學者梁啟超先生在1902年,第一個使用“神話”一詞。
目前結論雖有爭議,但是“神話”作為一個外來詞卻基本得到學界的認可。
還有“圖騰”,也是外來詞,來源于印第安語“tote”的音譯,意思為“它的親屬”,“它的標記”。雖然華夏母系氏族時期就有圖騰信仰,但是顯然在古代并沒有人深入研究。
“怎么會有人研究,忙著消除女神,誰會在意女神信仰什么。”李清照與來拜訪自己的才女們聊得火熱。
才女們已經與李清照結了一個文社,以李清照為首,各自給自己取了筆名,開始一起創作起來。有家有余財的,還開始折騰起文刊來,專門匯集文社的作品,一起集結出版。
雖然規模不大,人數也不多,但在這不太平的年間,已經屬于她們自己難得的安寧之所。
才女們你一言我一語
“難怪天幕說忽視女神就會讓歷史少幾千年,母系氏族時期的女神、圖騰遺失了那么多,可不就是歷史遺失了。”
“男人不可靠,不認可女神的歷史和文明,還是得我
們自己來。”
“易安居士,不如我們自己寫吧
有對女神神話感興趣的才女對著李清照提議██,李清照也意動了。
她想著亡夫留下的金石器物,重新燃起年輕時對古董文物的喜愛之情。
趙明誠是被當世認可的金石學家,但是李清照與趙明誠志同道合,本就是一起收藏,一起研究。小兩口年輕時有點錢都投入收藏金石文物去了,現在趙明誠不在了,但是還留下兩人的收藏與回憶,還有趙明誠的研究結果。
想起最近有人給自己介紹再婚的那什么張汝舟,李清照完全沒了興趣。
她現在忙得很,又要寫詞,又要寫文,現在還想研究女神相關的神話史,連打牌的時間都沒有,哪有時間二婚。
單身挺好的,時間多,正好適合自己。
“我覺得不錯,研究這些遠古神話需要許多文物和史料,我年紀大了恐怕一個人不行,還得大家一起來。”李清照故意這么說,也是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有文才擅長寫詩詞,在文社中也有人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是研究神話需要的人才就多了,搜集文物,搜集資料,編寫書籍,沒有文才的完全可以去從事其他方面。
“我們文社自然要一起來”李清照此話一出,大家積極性都很高。
文社才女們開始各自出主意,各自分工安排,聊得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