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滾滾,行駛在咸陽的馳道上。
出城之后,嬴政能更清晰地看到天幕出現前后的變化。
天幕出現之前,哪怕是咸陽城外,村莊也是零零散散,看起來比較荒蕪。
而現在,因為富商都聚集在咸陽,當咸陽城內發展到了極限,或者富商想要擴大規模,首選就是咸陽城外的郊區。
這讓曾經顯得有些荒涼的郊區和村莊看起來熱鬧了許多,也多了很多人煙。
咸陽城外,有了接近千人的服裝工廠,這是目前咸陽城規模最大的工廠,也是目前女性工人最多的工廠,解決了許多戰后寡婦的再就業問題,便于寡婦獨立養家帶孩子;
有了流水線的馬車工廠。公輸家等人,一邊砍木料做馬車,一邊種樹。考慮到體力分配,這家工廠男女都招聘,男性工人砍樹,女性工人種樹。而流水線上男工匠女工匠都有,馬車不僅僅供給貴人們,還出現了類似宋朝油壁車的出租馬車;
有專門制作各種金屬生產工具的鐵器廠。墨家的女匠人石儀,就是曾經最快根據天幕展示過的圖片介紹制作出馬鐙、馬鞍的墨家弟子,現在擔任鐵器廠廠長,專門打造金屬騎具和農具。
馬鐙、馬鞍、曲轅犁等鐵器吃透之后,石儀發現其中的技術難度不大,最需要研究的是如何精進冶鐵煉鋼技術。現在,石儀就帶著墨家弟子們在研究技術,制造已經靠著招聘來的弟子和工人們合作;
其實論規模,這些工廠放在現代人眼里還屬于草臺班子,放在通過天幕看到過后世高樓大廈、鋼鐵工廠的嬴政眼里,也顯得有些簡陋。
但是有良好的開始,和源源不斷的產出,嬴政還是很高興。
他從馬車出來,策馬往郊區的田野山地走去。蒙毅等護衛連忙跟上。
嬴政騎馬在各處工廠快速看了一遍,扶蘇、陰嫚、呂雉、蕭何自然也得騎馬跟上。
在一切還以手工為主的大秦,最大規模的工廠以緊密關聯大秦人需求的衣食住行為主。
還有了官方的軍工廠,特殊的火藥火器研究部門。這二者屬于秘密部門,目前不對外召人,四周全部嚴防死守,在遠處看不出來,只有嬴政知道位置,到了近處就被攔下,出示了身份證明才被放行。
更郊區的山上,村中,農家人和擅長畜牧的烏氏倮族人一起合作,親自考察地形和村莊后,在一處民風淳樸百姓很配合的村子附近,辦起規模化養牛、養豬的養殖廠,雇傭當地村人作為工人,工錢比自己種地高。
最重要的是,村人可以一天三頓喂完豬后繼續忙地里的活,耕牛帶在地里看著,種地也不耽誤。
這樣的模式對于地廣人稀的大秦初年,對于急需提高糧食產量的村子,相當于村民的兼職,主業還是種地。
嬴政最擔心的就是荒廢土地,看到村人不但沒有荒廢,還因為得了工錢吃的更好、用起更好的農具,田地里豎起了大大的水車便于灌溉,還有固定的糞屋育肥,一切顯得井井有條,終
于放心了許多。
也是,華夏自古就是農耕帝國,天幕也講述過只經商不務農的慘烈下場,大秦百姓怎么會荒廢土地。
騎馬行走一段路程后,嬴政看到路邊的涼亭停留著不少百姓,翻身下馬,朝涼亭走了過去。
這樣的涼亭在大秦如今也是雨后春筍一般各地冒出來,涼亭是用來給農人和過路人夏日遮陽冬日遮雨雪休息的,但最重要的是每座涼亭里都豎著一面粉壁,粉壁上寫著農耕知識,怕百姓看不懂,還會配上插圖。
嬴政記得,最近一期頒布下去要求刻畫在粉壁上的,就是春耕播種的小技巧。
雖然天幕講述過,但不是每個農戶都識字認字,都能記住天幕講述的知識,還需要結合當地的地形水土,由地方官看著情況來寫上去。
涼亭面積不大,本就有一些農人,護衛隊全部過去容易嚇到人,于是只有嬴政和蒙毅過去。
田壟上坐著休息的老農,在談論收成
“試驗田的新稻種產量增加了。”
“咸陽的水田不如南方便利,目前產量增加最快的還是大豆和粟麥。”
“都是糧食,咱不挑”
“現在麥面不知道多受歡迎,面館生意可紅火了,我家看了都心動。”
扶蘇帶著蕭何走了過去,有一搭沒一搭地詢問著。
呂雉和陰嫚幾人等在涼亭外,正好看到有成群的農婦挑著擔子,走到涼亭邊上,放下擔子,休息閑聊。
“還有三天就是趕集了,你們準備去賣什么”
“春日里什么都還沒長成,能賣什么,賣點自家的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