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也不錯,果然高產。”
“紅薯高產還著實美味,饑荒時可以充饑飽腹。”
“還有各種綠肥,的確能肥沃土地提高產量”
議論著議論著,有官吏重重一嘆,再不錯,依然與天幕上放出來過的后世豐收相比,遠遠不足。
“還是不夠。四萬萬人口,這些還是不夠。”
說起大清人口最巔峰時期的四億人口,又忍不住想到天幕里出現過的面黃肌瘦的大清人,那是典型的遭遇饑餓與窮困的百姓形象。
“后世子孫造孽,我們老祖宗跟著受累。”
“哎,幾代祖宗多年積累才有了盛世局面,結果子孫以為是自己功勞就得意忘形,這不是跟那唐明皇一樣”
一群被派來試驗田觀察水稻春種情況的官吏齊齊嘆氣。
嘴上說的是唐明皇,實際上指的是乾隆帝。
但是不能明說,而且他們身為人臣,還能咋辦,收成不夠,只能繼續研究
檢查結束后,官吏們往新成立的研究所走回。
“西方農書里的機械似乎有不錯的,水力風車可以節約人力。”
“西方的醫書也不錯,那解剖書籍已經接近天幕上的解剖圖,難怪說這幾年飛速超越華夏。”
“還好我們有天幕。”
“歷史上還不是罷了,總之這一世不一樣了,我們不能浪費天幕傳授的知識。”
比明朝幸運的是,清朝已經有了高產糧種,各種農耕技術農具都已經非常成熟,連治蝗的方法都已經漸趨成熟。
并且,西方現在也還沒開始工業革命,追趕還來得及。
工部和農部全力追趕,都還來得及,但是有一項,卻有點危險
那就是航海業。
此時西方已經在大航海時代獲得巨大的利益,幾個海軍強國瓜分了海外市場。
而清朝,滿清更擅長陸戰,海軍實力有限,打鄭成功都是鄭成功去世之后子孫鎮不住昔日屬下、鄭系內斗才被康熙收復。
玄燁選擇先成立商部,然后讓商部以經商的理由前去西方打探消息。
大清本就有皇商,成立商部并不難。
商部出海,不僅僅對外經商,還帶著從海外打探情報、帶回重要的新技術的責任。
在商部出海之前,玄燁已經派出一批特殊的探子出國,但是因為華夏人的長相過于好辨認,玄燁還是有點不放心。
這一次的商隊,屬于明面上的貿易。
除了皇商,還帶上一批特殊的年輕人去海外留學的學子。
這里面有男有女,有滿有漢有蒙古人。
原本很多船出海不愿意帶女人,被康熙一句話懟回去了“西方此時都是女王。”
跟女王打交道,自然是女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