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4月25日明兵部尚書王驥,率軍至金齒軍民指揮使司,檄榜給緬甸軍民宣慰使司讓他們交出叛徒明麓川平緬軍民宣慰使思任法,而緬甸軍民宣慰使人表面上聽命實則陰持兩端。
5月16日明兵部尚書調兵繼續調兵遣將,進攻叛徒明麓川平緬軍民宣慰使長子明孟密宣撫使思機發,但是明孟密宣撫使卻不想步他父親與爺爺的前途,而是一心一意的準備請降朝廷投降明軍,卻被明兵部尚書拒絕不許他們歸降。
明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正月11日,明英宗命明成國公朱勇、明司禮監太監僧保,出兵薊州鎮喜峰口,明興安伯徐亨、明司禮監太監曹吉祥,出界嶺口,明陜西都指揮同知陳懷、明司禮監太監但住,出古北口,明左軍都督府左都督馬亮、明司禮監太監劉永誠,出劉家口,各路精兵萬人分路出發征剿兀良哈三衛。
在傳令遼東都指揮使司各處軍馬探查敵軍蹤跡搜捕剿殺,明軍與明泰寧衛指揮使拙赤、明肥沙衛指揮使丁掇厄,戰于鄂爾坤,明軍打敗泰寧衛。
碰巧又遇上瓦剌太師綽羅斯也先,出兵分道截殺泰寧衛,以及建州左衛、建州衛、建州右衛也都出兵相助一起攻殺,迫使兀良哈三衛被困。
不久幾路征討兀良哈三衛的軍隊皆以捷報告知傳來朝中,但卻都沒有大功僅僅只是捕獲其擾邊者,和奪回所掠人畜而已,不過從此以后巡邊者多以斬獲之功邀賞,才讓兀良哈三衛積怨,遂甘心為瓦剌太師作向導之師準備反擊大明帝國。
2月28日明兵部尚書認為緬甸軍民宣慰使司可能與麓川平緬軍民宣慰使司合謀已久否則怎敢欺瞞朝廷不上交罪犯認為應該出兵征討,故此明軍進至騰沖守御千戶所兵分五路前進,而緬甸軍民宣慰使司也聚兵以待。
首先由木邦軍民宣慰使司統兵萬人駐于蠻江寨,明兵部尚書賜以牛酒曉以忠義,遂讓木邦軍民宣慰使司愿為明軍效力。
接著明兵部尚書聯合了木邦軍民宣慰使司各部,進軍緬甸軍民宣慰使司接連取勝,緬甸軍民宣慰使司上奏朝廷要求將麓川平緬軍民宣慰使司割讓給木邦軍民宣慰使司,而孟養軍民宣慰使司、戛里安撫使司給緬甸軍民宣慰使司才肯交出思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