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能做得更好既然他已知天命,那么,未來的盛業定會被他推得更高
方不負天命殷殷之意
從震撼中緩回神的李世民看向群臣,見諸臣仔細整理衣冠,起身向他鄭重下拜“賀陛下得天命幸佑再興盛世創華夏榮光”
面對群臣敬拜,李世民回位正襟危坐,神色莊重“興盛世,何等坎坷艱難,然,既承天命,小子不敢推辭,當擔天下所望,后世之敬,興華夏,創天平盛世”
群臣再次伏拜,為耀圣府首“陛下圣德,惟愿隨王左右,為王舉盛世基業”
行禮后,眾人重新跪坐兩側,觀鼻觀眼,相對無言,氣氛不在如先前那般肅穆,場上眼神你來我往,各種信息竄得飛快
最終程咬金忍耐不住心潮涌動,期期艾艾地拿眼瞅李世民“陛下,這凌煙閣”
功臣什么他不敢當,他只是覺得凌煙閣好聽,造型又好看,他超喜歡那里的,超想進去看看,并給點指導建議,比如:
讓他進凌煙閣待著
見一向魁梧的漢子竟做出女兒姿態,讓李世民不禁灑笑出聲“盛世締造非朕一人之功,天下太平需要賢臣輔佐,凌煙閣是定諸位之功,當受天下乃至后人所敬仰,只入選凌煙閣標準嘛”
眾群剛堅起小耳朵,就聽到自家陛下含笑的聲音“等天幕結束后再議”
陛下不帶這樣的啊
房玄齡高士廉秦瓊等人哀怨陛下,不帶這樣玩的
跟唐朝君臣其樂融融的氛圍不同,秦漢兩國卻是陷入了難言的沉默。
秦廷,叩首伏地的叔孫通,在耀耀圣君唐太宗跟前,也不知該說些什么來緩解凝重的氣氛。
贊美嗎
可唐太宗不是他的陛下啊
貶低
身為儒家還是要臉,再則耀耀圣君所代表的功績誰能道違心話
最終叔孫通搜腸刮肚后,敗下陣來,頭深深地埋進臂灣,只求陛下不見
秦始皇親手將唐太宗李世民六字刻下,放心刻刀后見群臣噤若寒蟬的模樣,臉色平靜道:“能得耀耀圣君之稱,定有過人之處,爾等不用如此。”
讓他在意的是,是誰問出天幕所答問題
聽到陛下疑惑,秦臣面面相覷,廷尉李斯出列試著分析:“天幕共回答出兩次,一次為氣候變化對國家及農時影響”
而無論是農時還是國家,都是舉朝上下共同關心之事,因此才有了人人皆喊聽氣候變化之言。
李斯語速微慢,腦海里迅速回憶這先前天幕之語,緩緩道:“而第二次回答是唐太宗建凌煙閣功績引出”
謚號圣君雖震撼,但對百姓而言,比不上農時帶來的激動。
而對于朝臣來說,問唐太宗是誰,是不是沒看清自己是唐人還是秦人
即便是六國余孽,也不能立即控制周邊民眾回答,因此最終答案
李斯漸漸跪倒在地,深深伏拜下去,不敢說出令人驚駭的結論。
不是本朝民眾國吶喊,又是誰呢
咸陽宮前,一片寂靜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