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蕩的文化融合中,隨著周天子天命存疑,加上社會的發展,各階層的斗爭,國與國的爭霸,讓周公禮制逐漸瓦解,世界秩序不再穩固,天下動蕩,烽火四起,無一處安生。
如何創建一個新的世界,結束紛亂無秩序的天下,這不僅僅是國君朝臣的思索的問題,亦是當時墨、儒、法等百家都在摸索追尋的問題
翻開先賢篇言,無論是孔子的仁義、老子無為,或是韓非子法學等,他們的所思所想都為了治世,為了重建秩序,結束亂世,為天下變得更好,為國家服務
戰國韓
正端坐聆聽的青年韓非聽到自己的名字一愣,怔愣地轉過頭,望著仆從結結巴巴地問道“天天幕說的誰”
原本靜候一旁的仆從激動地下跪“主上,是主上的名字啊主上為賢者啊”
“真真的”韓非結巴得更厲害,他想改韓積弱變為強國,曾將家有之的書盡數閱盡,自上黨降趙后,他就開始上書勸王,可韓王不聽,只能埋頭著述。
天幕既提他名,那是不是王能聽他一言
想到此處,韓非再也坐不住,連天幕所說的法家二字都拋之腦后,一股腦地將自己所著收攏,抱在懷里跌跌撞撞地向門外跑去。
他要韓國強大起來,不再受欺負
秦
想到那個曾讓他發出死不恨矣的韓非子,始皇心中遺憾,韓子之說理義精密,事理透徹,述法犀利,論實又精巧。
至今他案頭仍有韓子之書,每逢細讀,總得新感,只恨不能與韓子同游,若韓子今在,定能作他臂膀,襄治大秦
憾那日赦令太遲,竟不能救得韓子性命。
春秋
數次聽到儒家、孔子后,顏回終于自持不住,激動得手都在顫抖,扯著嗓子大吼“夫子,聽見了嗎儒家成了,后世知儒家仁義”
他年十三拜孔子為師,經年隨夫子奔走于六國,親歷親師遭各國國君輕視,更有甚者,視他們為愚儒,譏諷儒家于世混濁無用;
如今天幕終屢提儒家,怎不讓他激動,夫子畢生所愿,終有傳志于后世
“好啊好啊”頭發已經花白的孔子拍掌大笑“當今無道,不知新序何生,老夫周游列國十四年,知后世仍有仁政,吾不孤也”
顏回收起略微平復心緒,俯身勸道“夫子,季康子以幣迎夫子歸魯國,這次夫子定能實現儒家主張,我等應該早些歸魯啊”
孔子掩下眼底淚光,歷經數年,無數拒絕譏罵,在這一刻消為無有,儒志有后,他要向天下人知道,儒能治國他使魯有禮,為強盛仁國
而西方的基底文化則沒有周天子的文物制度思想,要把古希臘連接在一起,只能以神靈作為紐帶,但各邦信仰各有不同,如科林斯崇拜海神波塞冬,供奉愛神阿芙羅狄忒神。
雅典則是智慧女神雅典娜,斯巴達奉行的是大力士赫拉克勒斯。
各邦守護神雖在同一個神明體系,但他們神靈之間都彼此相互傾軋,怎能讓凡人溫順和煦
從過往行徑中,我們可以窺也他們對外態度,如同神靈旬戰,壓制、殖民
各朝眾人已經學會了聽見希臘神靈就捂眼睛,不看,不看就是不看天幕
沒法子,天幕旦講神話必顯圖像,而圖像又非常不雅,無論男女,幾乎不著寸縷,連他們羞看的避火圖都比不上天幕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