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改革之銳,銳到何種程度,連自己的文字也革,原秦文字為大篆,筆畫繁復難寫,始皇又讓李斯化為小篆,通行天下,為官方字體。
小篆雖為簡化,面對繁多政務,書寫仍有不便。
因此隸書應運而生,程邈所革的隸書,字體結構簡化,書寫方便,深受低級官吏和百姓喜愛,程邈也憑此功績升為御史,流通于官方字體之外
秦始皇望著筆畫簡潔許多的字,詢問左右“程邈何在身何職”
其子有才,堪用
而已經將小篆推行天下的秦朝眾臣怎么天幕之語聽起來怪怪的呢
什么叫連自己的文字也革
說得他們自己殺自己似的
天幕不知秦人糾結之處,仍不疾不徐地說著內容
從甲骨到金文,從周字到秦篆,正因我們的文字一脈相承,才使我們華夏文明能陳陳相因,連綿不絕,而定其乾坤,承上啟下的,便是始皇的政策書同文。
此時在世的語言文字,經春秋戰國幾百年的演變,早已變得異形異聲,六國各有不同,若非學識大賢,怕也譯不出鳥書與蝌蚪文真正涵義。
因此文字不統一,思想政策如何傳播
望著天幕展現出看不懂的文字,漢帝劉徹在墊上瞇起眼問博士“可會此語”
被點名的博士那是上古時期的文字,現在的他怎么知道
見他窘迫神情,劉徹也不為難他,瞅著像鳥狀的字體笑出聲“天幕所取名目倒也相像”
不過他似乎明白后世評千古一帝標準是何了
語言代表民族的歷史變遷,而民族的文明史又是由文字而記錄。
文字的統一讓文明延續的同時,也更方便普及各類學識,只有學識之風濃盛,才會有為當時文德之興盛。
秦始皇在一統文字,最初只是為了更加方便地管理偌大的帝國,畢竟自郡縣制后,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上至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秦一石是現在多少斤呢一百二十斤,如此多的工作量
天幕語調突然一轉,語氣幽幽:
突然理解秦始皇為何要追求長生,不長生梳理不了舊秩序這座大山啊
再想想始皇的性格,怕是真長生了,也會天天抱著竹簡批奏折,日夜不休
想想就覺得好佩服,每天批一百二十斤,相當于每天抱著我還要額外加四十斤才行,始皇不愧是祖龍,太厲害了
看看始皇工作的態度,當代勞模啊
天幕上出現一個穿袞服的可愛小圓人,低頭坐在地上,不停地揮著筆,窗外的陽光西落,月色漸升,而小圓人頭上冒出幾個字:批不完吶真的批不完吶
現代表情包的魅力終于被古人t到,天幕中短手短腳的嬴政,配上愁眉苦臉的表情,再結合史書上暴君的形象
“噗”讓眾君臣忍不住笑了出來,除了秦始皇
秦始皇額角現井,索性移開眼眼不見為凈
你們后世就這么對待千古一帝的嗎
而殿下的眾朝臣,死死地低著頭我們受過專業訓練,堅決不會笑,只會在心里偷偷笑,哈哈哈哈
漢帝劉徹捂著肚子吩咐史官“記下來,秦始皇因政務太多,在殿中大喊批不完吶”
不過言笑過的后,劉徹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朱棣等帝王,將視線落到舊秩序三字上。
為何是舊秩序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