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看來后世人很在乎書籍思想啊,朱棣捊須暗自得意,他的文獻大成書定受后世夸獎。
他朱棣要做便做最好,編書也是如此,凡經史子集、百家之書、天文地志、陰陽醫卜皆備輯一書,方可彰顯他大明國威。
不過他微微皺眉,后世對文籍如此看重,書名叫文獻大成會不會太過寡淡
不成,文獻大成不配他大明,他以永樂為年號,此書亦是在永樂元年開編,要不改名叫永樂大典
唔,不知解縉主持編纂得如何
需要不需要再派人相幫要不讓姚廣孝去
屆時他親自寫序言,讓后世知他文治之功,哈哈哈
而次年坑儒起因是什么呢還跟焚書有關。
明面上看,坑儒放在當今就是樁刑事案件受害人秦始皇,花費巨萬的錢財,請盧生、韓終、候公、石生等人,為他練仙藥。
按照秦律,方術不能應驗就要被處死,于是盧生、候生兩方士見事不對,卷了大量錢財出宮逃跑。
跑了不說還到處宣揚受害人天性剛戾,喜歡殺戮,所以我們不能為他求仙藥。
話傳到受害人秦始皇耳內,派御史對咸陽方士、術士加以審問,結果發現還有人亂傳謠言,制造怪誕邪說來惑亂百姓。
這能忍憤怒的始皇坑殺四百六十余人,其他犯禁者則發謫徙邊,以儆效尤。
跟儒有何關系
因為公子扶蘇勸諫始皇時的那句“諸生皆誦孔子”
,被認為是始皇坑儒的直接證據;
后來孔子十世孫,在尚書中直接定言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從此蓋棺定論,秦始皇坑殺儒家,是個大大的壞蛋。
但史料上記載的都是諸生,并無儒字樣,而說文解字中,稱儒,柔也,術士之稱;
方士亦稱為方士術,二者皆屬于術士范疇,加上儒家與方士本就同出齊地,可能儒生與方士共享其名。
所以后世才會對焚書坑儒,有所爭論
秦
扶蘇咬緊后牙,掀起下擺跪在殿前,以頭叩地“因臣過使陛下圣名蒙塵,請陛下治臣罪”
殺方士驅儒家,他知道不到萬不得已,父皇帝不會做出此舉,但陛下此命令,為大秦計他定會上諫,期望他能收回成命。
秦始皇瞥了他一眼,冷靜地吐出四字“起來,回去”
對天幕所說的詐騙并不認同,他只是沒找到真正的方士,天下有神仙,天幕便是最好的證據。
漢
聽到天幕講秦始皇坑殺四百余人,劉徹極為矜持地抬起下頜,向左右臣曰“始皇福薄不能遇見少君,而朕乃天授神命,才得面見少君”
可惜少君仙解太快,未能將煉仙丹秘方完全告知,否則在金龍降漢時,他就會成仙馭金龍遨游神州。
想到長生不老,劉徹心中一激,不行得再招方士,以求神仙。
底下中大夫汲黯拼命忍下想要勸諫的心,在他看來李少君就是個騙子,他不知道對方怎么讓谷子長出金子,但他知道方士起于齊,李少君真活幾百歲,怎么逃得過秦始皇耳目
唉,算了,騙子既死,他就不讓陛下生惱了。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