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波斯教訓,亞歷山大拉攏當地勢力時,大多采用因地而制的手法
如他圍攻埃及后,穿過荒無人煙的沙漠拜,去拜謁埃及神廟,在那里獲得太陽神之子的稱號,有了繼承法老職位的資格。
每征服一地,就設一總督和財政官,主要負責核算賦稅,收集特產。
接著又在東征沿路上設軍事殖民地,除了作為東征糧草補給點外,也是用于希臘人通商的落腳點。
這也是東西方根源不同之處,西方在征服異國后,不改他國政治制度和經濟文化,用控制上層的方式,來壓迫下層達到掠奪財富的目的。
他們征服后不深耕當地,更不配備新的政治機構深扎各階層。
如無基地的房子,風吹即倒,自然也沒有播下統一的種子
漢
劉徹撐著下顎,懶懶地掀開眼皮,掃過天幕上統一種子四字,嗤笑出聲“亞歷山大與秦始皇較量,無非是刀劍相比,好沒意義,后世人真是無聊。”
不過他摩挲著下巴心想亞歷山大軍打仗挺行,這么愛打仗怎么不來漢,給他打匈奴呢
他缺將才啊
喜歡征服世界嘛,朕也愛啊
朕允許你打到西方去,朕在后方給你籌糧草,哦,不對,按西方打法壓根不用糧草,就地征集節省糧草。
而始皇的作法則是把六國遺址推平,在原地上重新建起新的秩序,讓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成為地基,把華夏捏成一塊,重新定義中華政治思想中心大統一
有了大統一的政治綱領,后世歷代皇朝才會心心念念地統一,諸葛丞相堅持北伐、劉裕數次北伐中原。
西方在千年后,在各思想家的支持下,用君主制打破神權和貴族的枷鎖,才真正有了地基,讓他們兩次被外族進攻而不滅,后來發展壯大成日不落帝國
漢
日不落帝國,好大的口氣,劉
邦心地嘀咕,真那么厲害
心里劃過懷疑后,他由將注意力放到劉裕身上,難道又是他劉家子孫
只是北伐啊豈不說明劉氏子孫不爭氣,讓漢家中原旁落
不過他抄起陶懷灑笑,他在憂心也管不住后世子孫。
他只想知道,到底是誰接了他的班
太子劉盈,真不類已啊
漢家交給他,不放心吶。
亞歷山大的東征,開啟了西方掠奪東方財富的傳統,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財富,也是精神上的征服。
他在東征時,帶有千余人的各類學者,沿途收集各國資料、人文風土,攻下一國后,他國書籍立馬運回希臘,交于亞里士多德進行整理。
整理后又放到殖民城市的圖書館內,他這行為被稱為傳播希臘文明傳,這樣的傳統一直保持到近現代。
因此老祖宗的各類古籍原本,都不在我們手上,如宋代瘡瘍經驗全書、明代籌海圖編等等,我們想要得知書籍內容,要飛往他國才得以觀全貌。
不過跟小日子運走的數量相比,就屬于小巫見大巫,有記錄的書籍高達273萬冊,文物365萬件。
至今小日子還在申遺唐朝史料,企圖占為己有,為自己文化添磚加瓦
啪
啪
啪
天幕一句話,重創三朝代帝王。
朱元璋一腳踢翻御案,虎目睜圓“咱的東西被人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