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天幕結束就下詔打壓商賈,不能讓其坐大。
坐在床沿的劉啟,摸了摸太子炸毛的小揪揪,存了考量之心“說說看,天幕稅賦之言。”
鼓著臉的小劉徹哼哼地撇過嘴“徭役不可取,軍國大事哪能離了人力
昔年高祖遣散軍士返鄉務農,給予他們優渥的待遇,連田地分配亦是親自過問。
特別是隨高祖入漢中定三秦的軍卒,更是有世世代代免除賦役的特權。”
劉徹在父親膝上扭了扭圓潤的身體,找到舒適的位置,才抬著稚嫩的小下巴道“他們是漢忠誠的追隨者,有他們在,漢家就在。”
聽完自家太子一番見解,劉啟欣慰地挼了把胖兒子的臉蛋,聽得他哼哼直叫,不由嬉笑“徹兒,朕喚你彘兒如何”
正在奮力掙脫的小奶貓劉徹一頓,動作更加激烈起來,嘴里模糊不清道“你才彘兒,不許不許,聽見沒有”
我是豬你是啥
他扭頭滿目怒火地瞪他,哼哼
回應他的是父親爽朗的大笑聲。
除了芻稿稅外,還要獻給封君戶錢,即貴族得爵位,封為徹侯,食三萬俸祿,就是指三萬戶集體供養這位徹侯,供養錢就叫戶錢。
山川河澤,只要以此為生,皆收取稅賦供養皇室。
口賦算賦徭役芻稿稅戶費山川獻費平民頭上大山
以上還是主要壓力,各項雜稅不計入在內。
算來算去如果是我不小心回到古時代成為農人,嗯不想種田,只想起義
眾代君臣臉色很不好,后人言語實在太過刻薄歷代承平之時,黔首皆為輪替更卒,再則代人徭役亦是個活下去的出路。
宋
默默地聽著天幕解說的趙頊,聯想到大宋冗官冗兵現象,對比西漢,臉色一寸寸變白,嘴唇都哆嗦起來。
大宋是想要改革成功,是不是要像漢武帝那般行事
明
名田制、均田制、屯田制歷代分田制度在腦海轉過,朱元璋只覺頭痛欲裂,他自觀史書,各朝皆是立國分田,無田結束。
可人性本惡,他老朱剝草扒皮都止不住人心貪念,貪墨行為時有發生。
天幕言漢土地兼并是漢高祖所埋,在他看來漢名田制并無不妥,只官吏仗手中錢權為自己牟利,貴族商賈利欲熏天,才破壞了高祖分田未能。
高祖田制并不長久,那他的糧長制呢在他刀鋒鎮壓下,又能持續到幾時
為杜絕官吏侵漁百姓,他干脆在每州縣劃分糧區,設由納糧最多的大戶當選糧長,押送征收的糧食進京納糧。
如今經天幕細說,朱元璋發現想要糧長制保持流水不腐,似乎要做出很大的努力才行。
三條路中,投身為商賈為奴者最多,因商賈行商需用大量人員,若能在商賈處熬出頭,便可替主家行商買賣,出行穿著皆為上等,甚至還能與主家分酬利潤。
出頭的奴隸,如同現在的職業經理人,還是股份分紅性質,待遇生活比一般官吏還好。
同樣女子亦然,在當時各少女皆向往為奴為婢,因為比起原有生活,更有希望盼頭。
這樣的行為演化到后朝,農人將地獻到舉人官員名下,從自耕農變為佃農,與主家簽訂耕種條例,盡量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
破產的平民投身為奴,商賈貴族不僅得了土地,還得到廉價勞動力,自然能發家致富,奢侈驕縱。
而朝廷則少了人力、賦稅等資源收入,自然會想削弱當地勢力。
因此每個君主在位時,都會力致清查隱戶。
最明顯的是隋朝開皇元年,朝廷登記戶數僅359萬戶,八年后猛漲至750萬戶,漲出來的戶口皆為各地方勢力的隱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