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起耳朵聽了半晌的劉邦察覺到不對,什么叫做政治環境不允許
懲罰貪污者有錯嗎
沒錯既然沒錯為何還要被官員點評
結合天幕所說的大漢弊端,劉邦神色焦灼起來文帝到底是他幾代子孫
天幕你好歹還是朕后世子孫,就不能講個文帝名字
諸侯不滿中央,漢文帝都不能揮兵討伐,到底是什么問題壓制得他彈動不得
明
太子嘆道“后人很看重民呢,句句不離底層百姓,在他們看來重視民者,才為明君。”
向來與太子對著干的朱高煦,立馬接口反駁“后人還稱秦始皇為千古一帝,漢武帝為太陽呢,他們倆可不叫明君。”
見他振振有詞,唾沫亂飛的樣子,太子朱高熾搖搖頭,懶得跟他多話。
坐在上首的朱棣,沒管兩個兒子的嘴張,憶起天幕曾言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他臉色浮出奇怪之色,曲指叩在案上,慢慢道“歷代史書點評,皆由儒家操刀,后人對儒家并不全然認同,而是以他們的標準看待歷史。”
真好奇后世以什么維系各層共識
法家嗎
自秦以峻法而亡后,法家就再沒有獨撐一國的風光,即便漢武帝用法,也要披上儒家的外衣,以示仁義天下,不走秦老路。
但無論如何,漢文帝能以藩王之身,坐穩漢家江山,并不動聲色鏟除有威脅的諸侯王,是非常厲害的君王,文帝之名,當之無愧。
冶鐵、煮鹽、鑄幣三項暴利行業都開放給社會,沒有又不用繳納過路費,經濟上發展的關卡全消失不見,把市場徹底交給看不見的手運行。
于是貴族賈商手中的財富暴漲,商業往來不絕繁榮不已,但這個商業并不是正常結構商業。
按照健康的商業結構應該是,權貴有高消費之地,上層人士有幽雅寂靜處消費,中層有中層的去處,底層再窮也能逛個兩元店促進經濟消費。
國家收取商稅作為財政收入,再經過分配支出到各方,達到正常貨幣流通,又能帶動各方經濟發展
漢
低頭掐著下巴思索的劉徹,非常直接地將后人商業結構套為官職,丞相要有,中大夫亦要有,也要有縣令的位子,甚至連最低的亭長亦要準備。
如此換算一番后,劉徹敏銳發現后世對商業很看重,或者說商業稅是國家經濟支柱之一
他抬頭暗嘆,若能聯系上天幕不,后世人便好了,就能問到自己想得到消息,而不是被迫聽半截內容,無可奈何。
要不讓方士
作法聯系后人
后人有劉氏血脈,不知何時祭祖,他好入夢里囑咐一一番。
而西漢時期的商業走的是大宗商業,和奢侈品商業,如上層貴族賈商瘋狂攀比僰僮數量,又狂熱追求火浣布這種有毒的玩意,價高時高達一布千金。
與之對比的是底層商業,除了買賣家用必需品外,幾乎見不到能轉換為收入的家庭剩余產品。
換句話說,漢時商業繁榮與賈商權貴有關,小農經濟下的百姓因為生產力不足,家中沒有多余的產出,他們吃不上商業繁榮帶來的紅利。
甚至因為商業繁榮導致谷賤傷農,被迫拋售手中唯一資產田地。
從畸形的商業可以窺出,漢朝各階層因各種矛盾變得撕裂,社會經濟脫離常規、無法正常運行的表現。
用句簡單的話來概括這邊富者一頓飯消費上萬元,那邊百姓年收入千元以下,財富不均
漢
火浣布有毒
君臣耳朵瞬間豎起,見天幕只是提及一句就略過,頓時急了起來,天幕你倒說清楚啊,它怎么有毒了
他們家還有好幾塊火浣布呢。
火浣布在火中能去污垢,做成衣服永遠不用洗滌,若是臟了,在火里面一燒,宛若浴火重生,重新變得整潔干凈。
那么好的東西怎么會有毒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