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到了武帝時期,擁有兩三百頃土地的地主很常見,基本生活物資都能自給自足。
厲害的大地主到了東漢,就演變成門閥士族,大行大莊園經濟。
莊園內擁有佃農、雇工、奴隸等手工業者,有完整的生活物資生產鏈和武裝力量,甚至發展到威脅皇權的地步
漢
后人也太直白了些劉徹抬手撐頭,慶幸天幕剛展時,他就令宮婢退下,侍衛嚴守殿門,不許任何人靠近。
他眼眸半闔,余光卻在參宴大臣的臉上掃過,心中微沉,諸侯王未完全解權,還未對匈奴用兵,又遇天幕講漢,天機外泄于漢而言,禍福未知。
不過后世商賈豪強竟然能威脅天子劉徹眼眸閃過冷厲,他還是小瞧了他們。
而汲黯等人聽著天幕細述直白的語音,臉色青白相加。
家中土地亦是用錢換來,購買土地之舉,在當下是在正常不過的做法,若陛下讓他們割讓家中土地
幾人面面相覷,叩心自問即使他們同意,家里長輩能同意
再則土地能分到百姓手里
有人說國家滅亡,其根源處就是開國制度設計不好。
此話對也不對,沒有任何制度都是完美長久不變的,都需要與時俱進進行改革。
改革不難,難的是利益團體的阻撓。
所以能否在不同階段中,順理好朝廷與各階層對土地的需求,這點當權者的政治手腕要求非常高。
自從秦漢法家的身影消失后,華夏歷代土地改革都是施行延緩政策,結果不外乎兩種
外部力量打碎朝廷及利益集團的相持,利益集團受到嚴重受損,無力再反對當權者改革,朝廷可以順勢而為,達到改革目的。
如唐朝均田制,它限制富者田地數額,保障貧困家庭最低的生存田。
但因朝廷沒有禁止永業田不可售賣,到了唐中期,能分給百姓的土地越來越少,從一百畝降到十幾畝。
輪到唐玄宗時,均田制已經無田可授。
百姓無田耕種,為求活命大量逃避徭役,導致各地折沖府無兵可征,唐玄宗只能勉強填補,將府兵制改為募兵制。
因募兵制的推行,使節度使的權利更加完善。
完善到一個善于跳胡旋舞的胖子,仗著唐玄宗的寵信,追求做皇帝的夢想,帶兵把盛唐砸了個稀爛。
直到唐德宗在代宗養民的基礎上,把均田制和租庸調制,重革為兩稅法,力圖貧富不均的社會現象,將大唐延續了下去
唐
盛唐、稀爛
四個字猶如晴天霹靂,把初唐君臣炸得心緒恍惚,怎么會這樣
他訥訥地念著折沖府,一時恍然,折沖府難道是
猛地抬起頭,與長孫無忌對上,齊聲道“折沖府是統軍府。”
言罷臉色更為難看,統軍府數量不恒,根據各地情況進行置廢,今大唐通軍府有627個,分立各州府,主要鎮軍臨四方,隨時支援各處為首要任務。
折沖府無兵可征,改為花錢雇兵,那錢從何來
況且君臣再次抬頭望向稀爛一字,發生了什么樣的動亂,天幕才會用稀爛一字描述
平行時空唐
李隆基推開懷中的楊貴妃,騰身而起,兩眼緊盯募兵制三字,臉色驚疑不定。
就在三日前,宰相李林甫才上書提議改府兵為幕兵。
唐玄宗是他
“陛下”
楊貴妃被推到在地,手腕裝到案角,瞬間紅腫起來。
她小心翼翼地托著手臂,試探地開口“陛下”
李隆基沒有回應她,甚至沒回頭看她一眼,獨自站在天幕前思量會跳胡旋舞的胖子節度使是誰
而另外一種,如宋朝為了讓百姓不用加賦,就能達到增長國力的目的,在原有制度上大膽改革。
為了抑制土地兼并,宋君臣與世界為敵,堅決地將改革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