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擁選你劉襄,你便沒有天命可言
公羊學雖然有不重義理,重讖緯之學迷信的弊端,但與其他學派相比,公羊學向來勇于改革,不畏舊制,自帶宏偉氣魄。
他們想通過崇孔子復周禮,達到天下大同,德治盛世的理想世界,所以重推王者無外大統一思想,以迎合漢家當下環境。
但漢武帝的強勢,與他們核心主張背道而馳,見勢不可為,元朔五年公羊儒向漢武帝提議設太學,置易詩禮春秋五經,為漢家培養人才。
自此太學學子皆誦儒學,考核通過后成為漢朝郎官,人數從最初的從百余人到數千人,到元帝時期純儒占據朝堂,才真正實現獨尊儒術。
漢武帝將漢烤炙后,在鹽鐵會議上,地方與朝廷矛盾徹底攤開,公羊儒開始以審慎、批判的眼光來評價武帝之政。
為抑制公羊儒,漢宣帝重啟谷梁派,提倡尊尊相親,民要絕對忠君尊王,庶民要尊士,士要尊大夫,大夫要尊天子,要維護等級禮制、長幼有序,禮不可廢;
但谷梁派挽救不了頹廢的西漢,在漢成帝時期公羊儒再次登臺,追尋復古以圖挽救大漢。
到西漢末年,民生凋敝,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王莽手持谷梁理論,在公羊儒的推動下,在萬眾期待中改天換地,成為圣人,大行周禮復古。
結果就被現實鐵拳打爛,王莽的失敗證明向世人證明,復行周公制度也救不了當世,今世治理當由革新經義,再孕育出當下新思想。
可惜經此一戰,公羊學派話語權漸失,再無復起之機,就此沉寂在歷史長河中。
直到晚清時,
龔自珍等人為應對西方入侵,才在故紙堆中翻公羊春秋經義,演變為維新變法運動的理論基礎。
今天的儒家,出于實用主義和敬意,挑選出幾篇孔子之言,放置課本上。
畢竟我們現在奉行的是落后就要挨打,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尊嚴只在劍鋒之上
相信的是,實力才是德治盛世的基礎,國強才是漢使節對外強硬的后盾
明
朱棣一拳砸在案桌上,大聲道“說得好,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尊嚴只在劍鋒之上這才是華夏自有的強硬”
否則他親征蒙古做什么為了吹風吃沙子嗎
對待外族,只有打,打到他們痛,打到他們服,才能保邊疆穩定,臣民才不會受到侵犯,大明江山才會永傳續存
他轉頭指著天幕,雙眼緊盯太子,厲聲喝道“你總講朕親征費錢費糧,但朕不打出大明威嚴,難道要跟大宋一般,讓子孫跪伏一隅茍且偷生嗎”
大明不是大宋,先皇重整山河,新開天地,使國有明,取號為洪武,就是為了昭告天下,朱家子孫以武立天地,絕不妥協各方假義獻媚
朕遷都順天,是為守國門,若大明不續,那末代子孫也應該死社稷,我朱家絕不做孬種
漢
“公、羊,谷、梁,王莽”劉徹眸色殺機一閃而過,竟敢為天下大同篡我漢家江山,他厲色掃過公孫弘,語中盡是殺氣騰騰“看來朕需要再開廷議,請諸賢指正漢策不足可不”
對漢家大計他已有謀劃,公羊對他批判他置之不理,不予降罪。
但他不能忍的是儒家支持王莽改天換地,竊奪他漢家江山
公羊谷梁真是好膽,竟敢背叛朕
帝威如山洪壯勢,猛烈地打向宴上眾臣,鋪天蓋地想將大殿碾成齏粉。
被威勢打壓的公孫弘臉色僵硬,額上滲出的汗漬滑入眼眸不敢輕動,低垂腰部恭聲道
“陛下,山川變化,時世瞬移,今公羊持經義為陛下沖鋒,并無過錯,何不待天幕結束后再行商置”
劉徹氣極而笑,指著他厲聲大喝“所以公羊儒子見朕炙烤大漢,就想行春秋居正,改換天地”
面對天子威怒,公孫弘再次伏拜,轉移話題“陛下,谷梁學派有尊尊之義,但親親更危害大漢。
天下豪強本就有兼并當地之勢,朝廷再推親親相隱,勢必讓豪強成為骨疾之患啊。
公羊儒子為盛世理想,愿展后人大同世界,今天神降臨,點評利弊,是天佑大漢,是我等之福啊
為盛世,為天下,公羊一派從不懼改革,請陛下明察。”
谷梁學派的親親相隱,是提倡宗族第一,家在國前。
父子犯錯,親人庇護,族人鄉親連襟成勢,保證宗族、自家利益為先。
這樣能壯大自身的思想,誰不喜歡呢
劉徹就不喜歡,所以他選擇與谷梁相反
的公羊的尊王思想,在父子之情、君臣之義發生沖突時,理當以王權為重,以陛下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