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藩王朱棣隨手將漢書擱置右手旁,毫無計劃地叛亂,外強中干的七國。
就像桶里的螃蟹,你拉我扯你,堅決不讓內部同統一,對外沒打內部先干起來了,于是三個月后,七國之亂就被周亞夫平定。
吸取教訓的他,在靖難時找六弟借兵,也是要兵不要將,否則將領互不服氣,倒給自己招致殺禍。
要是把朱允炆換成漢景帝,朱棣想了想,嗯幸好朱允炆不是漢景帝。
犧牲晁錯保全一身,七國戰亂后,景帝卸中尉職位,換上郅都掌握京城中安全。
讓周亞夫升職當丞相,給竇嬰封侯,抬外戚打壓制功臣集團,至于梁王
弟弟啊對不住,不是哥不想讓你當皇太弟,而是他們不讓啊
梁王誰不同意,弟弟我殺了他
漢景帝指指點點看清臉了嗎沒看清哥哥我再讓你看看
于是梁王派刺客刺殺朝中大臣十余人,滿朝群憤,終身無緣大寶,最終憤憤而死。
一場七國之亂,驚險地達到削藩目的,最終頑疾多年的吳國等土地,終于重新掌控自己手上。
漢景帝不用再擔心哪位諸侯王再反,功臣再次相逼。
所以漢景帝頭鐵削藩壓功臣集團按撫民生積蓄匈奴戰備,是做到了承上啟下的皇帝
漢
劉恒聽著天幕的戲謔聲,面無表情地抽了抽嘴角,他劉氏后人遭遇到什么
變得這般活潑
不過啟兒雖然在削藩上急了些,觀他打壓功臣及梁王打壓手段,看得出他吸取到教訓,手腕運用顯然有所長進。
不過皇后自來愛劉武,自他賜封為梁國后,她總是央他多賜錢帛、軍隊與武兒。
所以他眸色幽幽,梁王勢力在諸侯國系,最為雄厚,啟兒阻兵不發,以此削弱梁王實力,是明智之舉。
不過他低頭轉動茶盞,看來他殯天后,他的皇后私心過重啊,竟想兄終弟及,簡直大謬
國家公器最吞私情,皇后此舉是逼啟兒殺梁王啊
漢
小劉徹聽天幕講述,聽得雙目放光,轉身揪著父皇衣襟一陣夸的同時,又有幾分疑惑“父皇厲害,七國叛亂是因晁錯太過激進嗎”
劉啟伸手環住他,以防他摔在地,臉色平靜地為他抽絲剝繭“不是激進,是錯估七國聯盟數量。”
怕楚國被破,他讓周亞夫率軍在陳留、陳昌等地,作為平叛第二道防線,沒想到劉啟眸中殺機乍現,他們竟然逼他殺晁錯以謝天下,實在該死
他摸了摸兒子小臉,臉上露出一抹笑意“朕削藩就期望諸侯王起兵謀反,如此一來,朝廷師出有名,占據道德高位。”
先帝為穩皇位,封賞各侄子以示安撫,而劉辟光、吳濞等叔伯之子的諸侯王,只能按兵不動,留給他處理。
他登基時天下已認可漢文帝,身為漢文帝之子,他自然受到百姓、良家子及部分臣子愛戴。
所以他才會強勢削藩,想將封國權力收回到自己手中。
劉徹靠在父皇懷里,鼓起臉思慮半晌,遲疑道“父皇用晁錯之策,本為讓他們謀反,讓朝廷占據大義,只沒想到有七國聯盟,超出父皇預料”
“對”劉啟揚起微笑,看向天幕的眼卻是晦暗不明,當年晁錯說得沒錯,漢有兵數百萬,皆屬群臣無一卒可信。
放眼當今天下,他又能信誰呢
將西漢皇帝的主要政事拉出,咱們能清楚看到,這幾位都是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
那咱們劉豬豬呢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便是
漢家庶事草創,外夷欺凌中國,朕不改變制度,漢家以何為法度朕不出兵征討,天下何來安寧
總結便是對內,朕要改革;對外,朕打匈奴,九世之仇猶可復
重點打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