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和三年,匈奴入五原、酒泉,殺都尉,三月遣李廣利七萬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二萬人出西河,馬通四萬騎出酒泉,李廣利兵敗,降匈奴
漢
劉邦捂住眼,難怪天幕講有衛青在,總會有打底收獲,與衛霍相比,后面的戰績實在沒眼看。
他的乖曾孫喲,你收收那驕傲自滿的心,衛霍是神將,神將
張良以額抵住竹筒,吸取竹上涼意,抬眼望向蕭何你咋看
若說軍事,蕭何自認不如張良,但提到政務后勤,他還是能道幾句“漢武帝將國家打完了,征和三年連御史大夫作將派出,可見朝廷無將可用。”
說著蕭何瞄了眼陛下,慢吞吞道“對戰匈奴,騎兵最為重要,最后一戰卻將四萬騎交于他人,而不是李廣利”
未盡之意君臣盡都明白漢武帝已不信任李廣利,卻又不得不讓其領軍出征。
唉
而劉邦則是罵罵咧咧“這小子將國家搞成一團糟,竟然連矮個子將軍沒有,氣死乃公了。”
此列表即可看出,元鼎六年起,匈奴再次席卷而來,到太初元年時,匈奴騎兵恢復到八萬,為何匈奴很回血那么快
因為匈奴雖被漢家打敗,但是西域還控制在他們手中,匈奴在專設日逐王負責西域,而他又設立“僮仆都尉”職位,專門管理西域,負責向西域諸國征收賦稅,匈奴補充血液。
所以大漢不是在跟匈奴打,而是匈奴西域,偶爾還要加上羌人,可以說是漢家,與世界為敵
秦
秦始皇莫名其妙地抬眼掃過天幕,不明白后世人語氣為何那般微妙
與世界為敵
他快速地批改完一卷竹簡,又抬手拿了卷新政務按天幕所說,他大秦不也是與世界為敵
還對敵六國周邊夷蠻呢,有何好說的
他眼眸掃過殿內眾臣,原本他想讓群臣回去處理政務,誰知都不愿,寧愿將政務搬至朝殿,也不愿離開天幕,探聽后世消息。
既然他們堅持,他也無異,政務沒處理完,就加班干吧
何時處理完成,何時歸家入睡
反正秦時沒加班費
為了斬斷匈奴血包,元封三年,漢武帝派趙破奴與王恢襲擊西域,破車師國,虜樓蘭王,從此大漢名聲徹響西域,刻進西域諸國。
而趙破奴因功封侯浞野候,浞有濕水,淋濕之意。
但眨眼看去,真像捉野候,好像指趙破奴前往西域,捉了幾只野猴子回大漢
唐
聽到天幕語中笑意,李世民噗地將口中蜜水吐出,以袖遮臉笑個不停,捉野猴子
后人也太過戲謔,怎么想到由浞變捉的
長孫無忌捊須搖頭道“這后人實在無禮,封侯之名,基本從受封之地,及功績而來,怎么會被后人隨便理解成捉野猴子”
如漢初時張良的封地在留候江縣,又是與漢高祖相遇之地,于是張良的封侯便為留候。
另一種則是相反,如張騫出使西域有功,被封為博望侯,有廣博瞻仰之意;他的封地在東漢時,就被改名為博望縣。
他不明白后人到底怎么想的
浞野是漢時西域的古名,趙破奴定在此處立下過大功,因此才被稱作浞野侯。
怎么看也跟野猴子扯不上關系啊
漢
霍去病聽著自己未來副手封號有變,頓時搖頭心道還是從前的從驃候好聽,一聽便知是他霍去病的人,出門在外誰敢欺之
趙破奴那家伙,定然是犯罪沒保住侯位,若他在向來膽大的霍去病終于意識到自己將來會早死,護不到一幫屬下,也無法再為舅舅撐腰。
瞬間心情低落下來,正難受之際,突然察覺到發心一暖,抬眼張望,是舅舅
雖然漢對西域有所震攝,但漢對匈奴的戰果已不再亮眼。
與匈奴交鋒中,除了斬首普通首級外,其他的大王小王戰俘根本不見蹤影。
漢朝對匈奴的戰爭,實在是難以為繼。
因此在衛青去世后,原先將人才當
做器具的漢武帝,立馬頒下詔書“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