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金字塔中,皇帝處于云端,俯瞰天下臣民;百姓地下泥土,卑微求生。
他們處在共同的時空,但彼此卻相距千萬里之遙。偏偏挖掘帝國墳墓的,往往是卑躬屈膝的百姓
所以很多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不明白為何朕的帝國會崩析
如秦始皇疑惑朕將土地撥給百姓,為何百姓反秦
漢武帝不解朕開疆拓土泱泱偉業,寵幸方士怎么了
隋煬帝臨死前更是怒問朕有何罪,以至于此
所以怎樣調和君民關系、君臣關系、臣民關系,維持李唐江山社稷長治久安,是唐王朝統治者的首要任務。
唐太宗歷數各朝興亡史后,認為君主地位系于國家存亡,國家興衰在于民眾苦樂,即君依于國,國依于民。
同時隋朝殷鑒不遠,唐太宗又認為一人豈知天下事
是以臻安之本,惟在得人,用直白的話講就是
朕需要各方人才來建設大唐
唐
李世民嘆氣,他登基位不過三年,并不缺少官吏,只是他抬頭望向殿群臣“如今天下稍安,朕不敢縱情,唯有兢慎,才能興大唐。”
頓了頓他又道“近日朕后又因當面怒斥侍郎王珪而夙夜后悔,唯恐諸卿不再進諫。”
治理天下如履薄冰,唯恐加重百姓負擔,可大唐外敵環視,不得不加強軍備以作防御。
侍郎王珪出列恭聲道“陛下能廣開言路,納取諫言,臣豈不竭盡心進諫陛下”
他是隋朝官員,陛下與隋煬帝相比,簡直是神仙陛下,陛下不愛聽,發發火算什么
隋煬帝不愛聽可是要命
天幕突然加重了音但是朕不需要貪竊無能之輩
于是唐太宗上任第一劍先斬枉法官吏
隋朝吏治腐敗,為君者恣意妄為,任人唯親;為臣者奉承諂媚,茍在阿順。
所以他在完善三省六部時,直接進行大裁員,把中央兩千多官員減為六百四十三人。
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李世民曾擔任尚書令,所以唐以尚書仆射為尚書令職
漢
劉徹小聲嘀咕尚書是皇宮內廷秘書,已在講漢代制度時講過。中書掌理內廷掌理文件。侍中是侍奉朕的官名,這三個內官到后世竟成了外官了
曹丕微怔中書省
跟他去歲設置中書機構有何關系
同時又將大唐把行政區,依山川地勢重新精簡劃布,變為十道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和嶺南道。
再借調整行政區時,將各州郡官員進行篩選,把原本臃腫的朝廷,化為小政府模式。
以此適應唐初戰亂
局面,最大力度地節省國家用度
宋
宋代趙頊垂下眼簾默默聽天幕講述,同時又印證大宋中書省與門下省合并為中書門下。
而同平章事即為宰相,掌行政大權,協助皇帝處理事務。
而三省官員平日無行政權,除皇帝有另外,平日只聽宰相命令。
他要改革必然越不過宰相,但宰相權柄過重,是改革最大的阻力。
該怎樣削弱大宋宰相呢
像漢武帝那般直接撤職,下獄自殺
趙頊搖搖頭,否決了他這個提議大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刑不上士大夫,不能逼迫他們。
唉要是他有漢武帝唐太宗魄力便好了。
天幕不知他想法,仍在繼續講述同時表示枉法者罪不容誅即便原秦王府的老臣犯法,亦要依法治罪
于是唐王朝官場風氣為之一正,具體代表人物裴矩
裴矩是誰
在大唐雙龍傳中,化名為邪王石之軒的反派大boss,在現實中
天幕微微停頓至少在隋朝后期,他的所作所為有違臣子之道。
隋煬帝好大喜功,他就迎合君主心意,進言出兵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