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的崛起完美嵌合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唐時期恰逢東亞氣候升高,大雪奇寒和夏霜雪年出現次數減少,把原本干旱的西域變得濕潤多雨。
草原生態環境持續水草豐茂,青藏主要糧食作物青稞產量增長,能養活更多人口,使其國力壯大
天幕頓了頓補充道事實上氣溫回暖對大唐更有利。
唐時的水稻在三四月播種,在八月收獲,而現在的水稻四月底播種,十月收獲。
暖潤的氣候讓唐朝糧食生長期縮短,意味著土地重復使用率高,在沒有占城稻的加持下,唐時長江下游的田地,稻麥每歲可獲兩熟。
所以唐朝糧價非常穩定,從貞觀四年一斗十三四錢,到唐玄宗時期二十三錢左右,保證了大唐政治基本盤
秦始皇迫切占城稻
劉徹震驚兩熟
李世民振奮詳細說說
唐
經天幕提及,李隆基才恍然大悟,后人說氣候對王朝影響源于此。
去歲長安無雪無冰,長安宮內種植梅樹、柑橘等都開得特別好,所以今年大唐糧食定然是頻歲豐稔。
他把玩著手中橙橘,思索卻在思索唐蕃局勢。
如今唐與吐蕃以祁連山為界,祁連山南歸吐蕃,以北的河西走廊地區為大唐控制區。
至于涼州暫且以赤嶺為界,今唐蕃爭奪的,便是涼州界限。
他垂下眼,靜靜地將橙橘捏碎,香甜的橘汁濺在他指尖,最后泅濕龍袍。按天幕所言,吐蕃因氣候而興勃,那也意識著吐蕃那也會因氣候而滅。
那他大唐呢
李隆基疲憊地合上眼,有些埋怨天幕為何降臨
既然降臨又為何不言他一朝詳情
如今大唐疆域除青海中部被吐蕃占據外,其他疆土已恢復到高宗時期。
而朝堂之上,萬國來朝,四夷服拜,文治武功都是鼎盛。
怎么會因區雜胡而毀
他睜眼復望天幕,神色晦暗,與其說安祿山毀唐,他更相信朝代有大陷之處。
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地利吐蕃地處青藏高原,天高地廣氧氣稀薄,四周有阿爾金山、祁連山昆侖山脈,及喜馬拉雅等山脈矗立周邊,是世界最高高原。
對于地廣人稀的高原盆地,既不能種地,又不能經略興商,中原地區民眾向來不愿開發此地。
并且唐朝為掃除東西交通障礙,數次對吐谷渾用兵,極大地遏制了吐谷渾的擴展,給吐蕃留下發展空間。
吐蕃盛于安史之亂后,其疆域西起蔥嶺與大食接壤,東至今甘肅;西進四川盆地,北起天山山海,南至青藏高原南麓喜馬拉雅山脈與天竺接壤。
極盛時期吐蕃與回紇、大唐共分東亞
唐
李世民手中舉杯的手一頓,砰的起身跨步到輿圖跟前,張
手在圖上四處丈量,心下直墜“后人如此無能
先前為大唐多自豪,現在就有多心痛,朕的隴右道,就這么沒了
朕這么大塊的絲綢之路,被吐蕃占了
難怪天幕言西域歸義兵是唐朝最后的存在
他緊了緊手,神色明明暗暗,后世朝廷有多孱弱讓大唐疆域全面回縮至此。
房玄齡仔細回想天幕之言,斟酌道“陛下,后世曾言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并且”
君臣對視,立馬明白對方未盡之語后世放棄了中亞地區,但西域卻納入整個國家版塊。
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李世民在心頭不斷詢問天幕,可惜未得到解答,天幕仍按照自己的意志講述
人和吐蕃創建者松贊干布是當時雄主,他13歲繼位,依靠藏區貴族把割據的高原部落,捏合成奴隸制國家,使吐蕃國力得到凝聚。
更何況隔壁又是當世強盛人和,吐蕃完全可以眺望大唐抄作業
所以吐蕃乘氣候風口,又有雄主和強力宗國支援。
在有唐一代,成為我國青藏高原上,第一個有明確史料記載的國家,也是藏史上政權最強的朝代
天幕感嘆吐蕃與唐分別代表了青藏和中原政權的擴張鼎盛期,整個唐朝時期,唐蕃會盟八次,雙方來回征戰約103次,唐勝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