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拒絕和親很正常,用他自己的話便是今大唐為上,哪族不聽立馬發兵破之,是以各部畏中國之威。
朕以公主下嫁,對方便是大國女婿,憑此身份壓制周邊雜姓胡,誰敢不服
所以大唐又何必助長他人氣焰
唐
長孫無忌收回眼,為天幕補充“吐谷渾、突厥為大唐邊患,若與吐蕃聯姻便以宗國抬舉它身份,把它與吐谷渾突厥置于同等地位。”
且吐蕃未與大唐
接境,又何必賜婚于蠻荒之國
李世民搖搖頭,按天幕之言,吐蕃與大唐結親成功,他視線從高原南部移到西域,臉色冷然既然吐蕃求親,那是不是說明朕賜婚于吐谷渾
南漳提醒您秦皇漢武看我校歷史作業評選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他猜得沒錯,貞觀九年,大唐征服吐谷渾后下嫁弘化公主,讓吐谷渾作為唐朝西疆屏障,為唐效力。
所以在史書中可以看到,周邊諸國屢屢向大唐求親,卻被太宗用天價彩禮和借口拒絕。
貞觀二年、九年西突厥向唐朝求親,都被唐太宗拒絕。
貞觀九年,西突厥咥利失向唐朝獻馬五百匹,上表請婚,唐太宗再次拒絕。
貞觀二十年,西突厥可汗再次向唐朝求親,被唐太宗要求用龜茲﹑于闐﹑疏勒﹑朱俱婆﹑蔥嶺五國為聘禮,西突厥再次作罷。
貞觀十五、十六年,薛延陀兩次獻部落全部牛馬,及珍皮乞求和親,均被唐太宗拒絕
明
朱元璋揉了揉鼻子,自宋后,士人都覺得聯姻是恥辱,可他們也不看看,恥辱是因宋國力積弱。
前朝安平公主忽都魯嫁到高麗,彪悍得日常辱罵宰相官貴,稍有不順心就對高麗王動輒打罵。
打的就是一個自己爽快不內耗
高麗敢有異議嗎
沒有
迫于元朝威勢,高麗王只能致乾綱不振地涕泣而已。
以至于現在他想下嫁公主,高麗都拒絕。
唉
朱元璋摸了把臉,咱家女兒個人溫柔可人,豈會隨意大罵
頂多她們受了委屈,自己帶兵問候問候而已。
松贊干布得知大唐拒絕和親后,把其拒絕歸罪于吐谷渾離間,率眾擊破吐谷渾、賞項、白蘭諸羌等部,趁機擴張疆土。
待打下地盤消化完畢后,貞觀十二年,吐蕃率二十余萬攻打松州西境,向大唐展示肌肉大國不嫁公主與我,吐蕃當入唐為寇。
兵臨邊境的威脅被大唐5萬步騎給拍了回去,唐軍達成夜襲帳營,斬首千余級的成就。
驚懼之下的吐蕃遣使謝罪請婚,以求吐蕃大唐弘音永現
唐
杜如晦皺眉“利用求親擊吐谷渾,又出兵威脅大唐”
不對,天幕定漏了其他原由,吐蕃此舉將大唐宗國威嚴放在腳下踩。
被迫和親豈不是給了他國反抗大唐希望
李世民閉眼慢慢道“吐蕃之性,剽悍果決,是大唐心腹邊患。
吐蕃進軍定是趁朝廷對北境用兵之時。”
他睜開眼凝視天幕“松贊干布倒是敏情持銳,善于抓住機會達到目的。”
只是自己為什么會答應吐蕃求親
一貫沉默的李靖盯著輿圖道“川西諸羌”
若吐蕃拉攏到川西諸羌,那么他們就能成為攻擊大唐劍南的前鋒。
屆時大唐既要面對北患,又要開拓西域諸國,再加上西南大軍壓境大唐很難
應對四處烽煙的局面。
各將軍圍著輿圖紛紛發表言論“吐蕃既然拉攏川西諸羌,那意味著朝廷定有所動作。”
按他們看程咬金等武將齊刷刷地看下陛下打仗他們行,但政治上還是陛下及房相等人有遠見。
心里幾經計算后,李世民臉色難看“川西旁的云南有六小國存在,扶持其中一詔,讓其壯大以此遏制吐蕃。”
若朝廷手腕不夠,就是養虎為患,反咬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