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咂咂嘴后朝治世萬變不離其宗,都圍繞著華夏這塊土地轉啊
他飲盡杯中酒,歪著頭捻須長哼土地是好東西,人人都想要,偏偏又要不到啊,要不到
唐初實行小政府政策,無論是制鹽、挖礦、山澤采摘,全靠百姓服役制造,或者納物。
如供百司、朝會、賓客宴會所用的薪炭,由朝廷官員監制,百姓服役時制造。
如冬季藏冰,天下諸州各據所需,由地址主的百姓鑿山取之,草稞草料等物則由百姓繳納。
所以租庸調中最受朝廷看重的是力役,唐除力役外還有雜徭、色役等等。
唐太宗利用各色力役,讓朝廷及地方官衙能做到各類物品自給自足,既能減輕財政支出,又能保持官員精簡
秦
秦始皇神情凝重地記錄大唐制度,經天幕講解頓時明白大唐才經戰亂,卻能征伐四。
對內不像大秦圈養奴隸,為各司建造制物。
對外令四夷出兵相幫,朝廷只派將軍及少量唐軍出征,所用軍費自然極少。
他盯著竹簡上小政府三字,輕輕笑了起來,唐太宗果然有大能,難怪能快速治世,受人愛戴。
只是小政府模式不適合他大秦啊
將天幕講解記錄完畢后,秦始皇抬起頭問殿臣“諸卿觀唐制如何”
右丞相馮去疾出列恭聲道“今大秦當務之急是捏合六國,不宜精簡官員。但唐制按丁征稅,大秦可借鑒一二。”
大秦的土地令法與后朝相比,確實粗糙不成制度,但隨著神跡講述他們這些先人也能吸取后朝優長之處。
他余光掃過瑩瑩發光的天幕,心道陛下一統六國,那天下土地皆屬陛下,他們大可按丁分地,即便是六國遺族,也應遵大秦律令,收攏民心同時,也能逼異心者跳出,好讓朝廷將其一網打盡
而與租庸調匹配的是均田令,租庸調是按丁征稅不問資產,均田令是在此基礎上稅丁而實田。
均田令起源于北魏,其
特點是按勞動力來分配田地,再按受田的畝數來收取相應的賦稅。
而大唐的均田令沿襲隋朝,在前朝基礎上又略有調整,按唐律十八歲以上的丁男,可獲田一頃。
其中二十畝為永業田,可傳子孫繼承的永恒家產,剩下的八十畝死后歸于國家。
另外寡妻獲田三十畝,年老、殘廢者獲田四十畝。
為了盡快恢復國力,大唐放寬授田目標工商業、王公貴族均可得田,得田范圍及限制另有規定。
到貞觀后期朝廷允許永業田買賣,然后就出現朝代殺手土地兼并。
永業田買賣風氣之盛,連高宗、玄宗下詔都不能阻止永業田買賣。
到大唐天寶初年時,朝廷無田可授,讓均田令變為一紙空文
唐
大唐危矣李世民等人臉色驀地一白,土地不夠分時,會發生什么
戶口流亡
李世民身體微晃,滿臉不可置信地望著天幕怎么會這樣大唐竟然無地可分。
杜如晦強辯反駁“天幕話語有失去偏頗,除了地少的狹鄉,農人難以獲田外,其他地足的寬鄉,朝廷可是不限民眾占地耕種的。”
并且為了減少農人負擔,朝中各官署衙門也有自己的公廊田,用所收入的地租作為官署開支。
怎么到了天幕嘴里,他們就成了占田的惡人呢
群臣中只有寥寥數臣未發言,房玄齡盯著天幕上土地兼并幾字,沉默不語。
克明說的民眾占地,可占地也包括權貴官僚,世間論開荒速度,誰有比得過實力雄厚的高門大戶
他想到天幕曾言漢高祖分地,為大漢埋下禍根,那大唐呢
房玄齡下意識地回望上首的陛下,卻見他神色晦暗地望向天幕,讓他無法窺測其中深意。
大唐大唐,李世民強自平復翻滾的心緒,唐玄宗是大唐幾位皇帝
土地兼并作為大唐掌舵者,沒人比他更清楚大唐稅收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