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長嘆古時朝廷對丈量土地堪稱世界數學難題。
其工作復雜繁難,到了八90年代,仍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巨大工程。
直到近年來,國家動用衛星觀察,才掌握全國土地分布,及畝數變化。
天幕頓了頓嘆道唐初社會調弊各項政策皆以恢復民生為首要。
世間沒有一項制度是完美無缺的,它既有合理亦有不合理之處。
即便是合理的制度,在執行時,也會受到相關條件制約,或是相關配套措施不健全,讓制度走樣變形。
這便需要后繼者進行改革調整
劉邦等等,先前你們講漢的時候可不是這樣說的
爾等把漢禍根擱乃公頭上,現在卻為唐太宗開脫
你們后人為何偏心唐太宗不愛乃公
唐
為打破殿內凝重,長孫無忌率先反駁天幕“不對,大唐有制每丁租二石,若嶺南諸州則稅米,為此朝堂還將其分為上戶、次戶及下戶,分別收取一石二斗、八斗、六斗的稅米,怎么能說我等沒有改革調整”
他的話讓仿佛打開了某個開關,群臣頓時鮮活起來,跟隨道“按先前謀劃,待滅東突厥之后,軍隊就地扎營屯田,如張公謹般代州屯田,就地解決軍糧。”
更有甚者上諫“軍州色役屯丁屬于繁重力役,且路途遙遠,服役年者增長,請陛下給予屯丁適當補貼,以穩貧者家庭。”
李世民神色淡淡“且記下廷議。”
高宗時期對財政并無深入改革,只是把地稅按戶收取,也就是說把官僚貴族也納入稅收。
并且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戶稅,根據每州縣按戶收取稅種
天幕語氣透出濃濃疑惑很奇怪,高宗時期萬國來朝,商業興起,但商業稅好像被隱形一樣,不見大唐針對商業稅收動作。
難道他們看不起商業稅嗎
唐
李治漲紅了臉,一掌拍在案上“后人無禮,朕怎么沒要稅”
關稅難道不是稅
他氣沖沖地一拂袖,怒道“當初朕要收賈商市稅,崔融卻橫加阻止,說什么工商行人盡稅,不符合古訓。
要收官市商稅,把不稅變為有稅,會引賈商驚心,不利于朝廷穩定。”
說來說去,稅法就不是他儒家學科,所以才要橫加阻攔。
結果害他在耶耶跟前丟臉,真是該死
武后氣得很了,連忙拉住他順氣“稅商不能勸農,反而使農受其弊。陛下也是為了富藏于民,才應了崔融的奏疏,不收商稅。”
見他臉色緩和了,她才徐徐道“不過天幕說得有理,今年來流亡戶口增加,長此以往定會影響朝廷稅收朝廷收取商稅也能減輕戶部壓力。”
她捻起案上葡萄,親手喂給李治“有了足額稅收,陛下也不用聽戶部尚書念叨了。”
“噗”李治橫了她一眼,原本怒氣難掩的臉突然笑出了聲,拉著她的手道“還好有媚娘開解朕。”
武后順勢偎在他懷中,輕笑“你我夫妻一體,我不顧你顧誰呢”
“媚娘”
“陛下”
大唐九五至尊的卿卿我我絲毫影響不到天幕從唐太宗到唐玄宗之前,大唐即使變成巨唐,還是一個標準的農業國家,它的稅收主力從民力上汲取,正所謂民之大命,谷米也。國之所寶,租稅也。
陳總頓了頓換了一個更精準的說話谷大唐前期氣候溫暖糧食增長。
稅龐大自耕農群體繳稅,加其他稅種。
谷、稅為民生國計,國家想要不斷擴大強壯,這兩項必須是要不斷增加,若其中谷稅不增,國家就在存亡邊緣大鵬展翅。
所以翻開唐朝史冊,會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自安史之亂后,向來反對收商稅的唐朝開啟了瘋狂的壓榨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