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祚能不能長久,是恒在唐君臣面前的關鍵問題。
所以身為唐太子的李承乾,他的責任不僅僅是延續大唐國運,更是要打破隋朝魔咒,建起如漢那般的長壽國度。
畢竟隋朝接任者是才高志大的隋煬帝,誰見了不害怕
天幕跳出一個小人,昂首挺胸地現出幾個字小小肩膀撐起大大的擔子我李承乾真是行
而唐初群臣皆落下淚來隋文帝文治功績燦爛,也架不住二代不氣啊
他們都親身見證大隋繁榮,到天下調敝,他們怎敢掉以輕心胡亂治國
對太子培養又怎能不重之又重
基于唐延續的期望,唐太宗前后拜孔穎達、李百藥、于志寧、張玄素等14位大臣為東宮輔臣。
并仿造的是西漢保傅制度,讓他們貼身教誨,隨時輔助,動靜劬勞
天幕語氣微觀崩潰14位輔臣中,僅6人沒有履行過職責,如魏征、房玄齡等。
且不提這些名臣學識如何,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諫言特別厲害,也特別希望大唐國祚綿長,讓天下安穩,不復隋朝山河破碎。
因此對李承乾是寄予殷切希望,但問題是教化育人不等于犯顏直諫啊
漢
貼身劬勞,這句話朕熟,劉徹一拍大腿,唐太宗你怎么想的
學高祖管教惠帝之制
為什么不學朕父皇
難道朕父皇的教學方案比不上高祖
即使不學父皇,學你偶像文帝也行啊
怎么要學高祖教出個惠帝
劉邦伸了個腦袋唐太宗居然學乃公哇
再怎么也不能把唐太子作當唐太宗勸諫啊
貞觀十年之前,李承乾對于各師長尊重禮遇,與他們相處融洽。如少師李綱死后,唐太子還親自為其立碑,以示師生情誼。
貞觀七年,李承乾與太子右庶孔穎評論古事時,還讓其撰孝經注疏,向天下宣揚孝道。
貞觀十年后,各名臣對其諫言程度堪稱恐怖
貞觀十二,太子左庶于志寧見太子承乾數虧禮度,生活奢侈日甚,勸誡無果后,撰諫苑二十卷諷之。
結果唐太宗賜帛五百匹,一斤黃金。
貞觀十四年孔穎達見唐太子不循法度,每每犯顏進諫,唐太子后期嚴惡學習儒家經義。
結果唐太宗賜帛五百匹,一斤黃金。
李百藥見唐太子嬉戲過度,特作贊道賦以諷諫之。
結果唐太宗賜李百藥駿馬一匹,彩帛二百段
唐
名字出現在天幕上的李百藥、孔穎達等人出列叩伏請罪,卻被唐太宗止住“神
跡降唐,便是要朕與諸卿撥亂反正。”
說罷又親自扶起眾人“子不教父之過,太子蒙亂朕之責也,關諸卿何事”
見陛下如此,群臣皆是緘默,如今太子聰慧靈敏,怎么會變成后人口中的樣子呢
他們抬起頭難道是史料有誤,以至后人弄錯
天幕語氣糾結這時的唐太宗有種大兒在前面闖禍,老父親在后面追著給錢給禮物補償的感覺。
期望能讓師長把自己家兒子不端行為扶正,結果他越賜禮,唐太子與師長關系越糟糕,最后從師生轉為生死仇敵
秦
“唉”秦始皇輕嘆,這那里是補償師長禮物
分明是為唐太子挽回聲譽,太子縱事傳出,必然影響太子聲譽甚至動搖太子之位。